惊鸿游龙[综+剑三]_分节阅读_143

      程灵素毕竟是唐惊鸿介绍来的,裴元意识到这是件大事,因而不得不通知了她一声。

    帮会领地里程灵素的名字还在,所以她应该不至于出事。

    对此,唐惊鸿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程灵素才来到大唐没多久,除了一开始待在枫华谷研究尸毒解药,后来便几乎一直宅在万花谷,照理说不该有什么人惦记上她才是。更何况她又聪慧机敏,还极擅毒,使毒的手法出神入化,能够悄无声息地带走她的人这世上恐怕也没几个吧?……等等,尸毒解药能够研制出来,程灵素付出的心血最多,所以该不会是天一教余孽怀恨在心、阶借机报复吧?

    唐惊鸿从雁门关往长安赶路的时候,裴元在万花谷也一直未曾放松对程灵素的寻找,甚至于唐惊鸿的那个猜测他也想到了,还托万花谷谷主向曲云打听了一下天一教残部的动向。

    这些天一教弟子原本也是五毒弟子,只是因为对汉人抱着极大的恶感,对曲云不服气,因而就算乌蒙贵败北,也依旧不肯归顺,可他们毕竟曾经也是同门,所以五毒教从不赶尽杀绝,最多也就是比较关注他们,或者说监视着他们,对于他们的动向也很清楚。

    不过可惜的是,剩下的这些天一教弟子实在非常安分,并无任何异动。

    唐惊鸿和唐无乐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刚好是裴元接到五毒教回信的时候,便也跟着排除了这个可能。

    可除了天一教……又有谁会盯上程灵素呢?

    唐惊鸿百思不得其解。

    若说程灵素来到大唐最大的风头,也不过就是尸毒解药之事,可这是件利民的大好事,就算因此看中了程灵素的医术,也不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把人请走——她又不是活人不医。

    唐惊鸿不由开始琢磨尸毒解药除了对天一教,还对哪一方不利,并且派出各方势力分别打探。

    然而短时间却一直没什么消息传来,思及程灵素娇娇弱弱的模样,如今被不知拐到了哪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她担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程灵素的消息尚未打听清楚,本以为已经安定下来的雁门关再出意外——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死在了雁门北关。

    这两个人是奉安禄山之命率领狼牙军以及范阳精兵前来雁门关“协助”薛直及苍云军抵御叛军的。然而据活着回去的狼牙军所说,苍云薛帅似乎因为他们主帅副帅并非是汉人,而对他们十分不客气,态度冷淡敷衍,还多有侮辱,两位统帅咽不下这口气,在苍云堡连口茶都没喝,就连夜带兵返程了。

    然后夜里在雁门关外扎营休息的时候,两位统帅尽皆被暗杀,殒命雁门,而下手之人虽然穿着夜行衣脸上蒙面,但他们都认为看那身形,与薛帅很相像,甚至于两位统帅身上的伤口,也是苍云陌刀所造成的!

    还有更加隐秘的消息,说是苍云薛直之所以对狼牙军的两位大将这般不客气,乃是听了不知哪里来的小人挑唆,认为安禄山大人有谋反之心,甚至认为他们此次支援雁门关,是包藏祸心。

    安禄山一日内连发数十封加急奏折陈诉冤情,据说大明宫外光跑死的骏马便有好多匹。

    这十几封奏折的内容不一,不过基本都是安禄山血泪聚下的控诉:臣冤枉啊!臣一心忠于陛下,对陛下旨意不敢稍违,若非如此,臣大可放下范阳政务,连夜奔回京城亲自向陛下申冤了!

    玄宗皇帝本就倚重安禄山,又有杨贵妃从旁说着好话,相比较不苟言笑、铁面无私的薛直,安禄山明显更能讨得皇帝欢心。

    所以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他立刻便站在了安禄山这边,斥责薛直,并召他进京自辩。

    薛直虽然远在雁门关,但是被弹劾的情况并不少,虽然这一次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死在了雁门关外让苍云军挺意外、同时也挺痛快的,不过清者自清,他们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不说以薛帅人品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单就时间方面就是冲突的——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死的时候,薛帅人在苍云堡。

    但是实际上,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确实,薛直没有狙杀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的时间,但关于他的行踪,基本只有苍云军本人知道,而苍云军是薛直的手下,证词无效。以李承恩和曹雪阳为首的天策军倒是也能为他作证,但是天策军无令擅自离开洛阳前往雁门关,虽说是驰援苍云,但毕竟不符合规矩,也便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皇帝的忌讳,也就是皇帝对李承恩也颇为倚重信赖,只口头训斥了两句,若要为薛直说话,只怕非但起不了效果,反而更引得皇帝忌惮。

    至于唐惊鸿和唐无乐……他们两个若是站出来,只怕直接就要被安禄山扣上个挑拨离间的罪名了。

    不过薛直好歹也是镇守北塞的一员大将,还是名将薛仁贵之后,这些年多多少少也都攒下了不少战功,没有切实的证据,就算玄宗皇帝再怎么偏袒安禄山,也不能真将薛直问罪。

    所以最终是以抵抗奚人不利之名罚了薛直——主帅扣了半年俸禄,玄甲苍云军饷直接减了三分之一,既然苍云守不住雁门关,那便由狼牙军和苍云军共守。

    薛直离开长安之前,唐惊鸿找机会跟他见了一面。

    见到唐惊鸿,薛直反倒有几分歉意:“唐五少爷千里迢迢前往雁门关提醒薛某安禄山有异心,本想助我等守住雁门关,没想到,终究被安贼抢走了一半,若是日后、若是日后……”

    接下来的话,薛直没有说,唐惊鸿猜也猜出来了——占据了那半边雁门关,日后安禄山若当真生出了反心,想要入关轻而易举。

    唐惊鸿很想说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你们这十年以来一直效忠的皇帝了,最后却只叮嘱了一句:“安禄山势大,暂时奈何不得他,不过虎狼在侧,您和燕帅可万要保重自己,保重手底下的士兵,待将来,也好有一战之力。”

    薛直听出唐惊鸿的言外之意,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然后转了话题:“只是仍然不知道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究竟是被谁所杀,不知道唐五少爷可有什么想法?”

    唐惊鸿被问住了,含含糊糊地说了句并不知情。

    那段时间大家都在苍云堡,距离雁门关还有一段距离,想来唐五知道的也不比自己多多少。薛直没再多问,看时间差不多,便告辞了。

    唐惊鸿目送薛直带着手下策马而去,慢慢沉下了脸——安禄山做贼心虚,恐怕心里认定了是薛直杀了葛尔东赞和独孤问俗,而薛直,可能会觉得这是安禄山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她倒是觉得,安禄山在与令狐伤有了隔阂之后,并不会再对手下的得力大将下手,反倒是某人……大概是坐不住了吧?

    第141章 10.13二更

    红衣教和明教一样,都是脱胎于西域袄教。

    红衣教教主阿萨辛和明教教主陆危楼原本都是袄教长老,因为对袄教教义产生了怀疑,这才来到中华大地,传播自己所认为的教义。

    但是这两人的出发点虽然一样,成就却大为不同。

    陆危楼的祖上乃是汉人,还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有名的商贾,当年为了躲避叛乱,方才来到西域。

    他有汉名、长得也很像是汉人,本身也极有才华,否则也不会年纪轻轻便成为袄教三大长老之一。在中原崭露头角之后,更是遇到了陆家的世交、同时也是九天之朱天君的卢延鹤。

    朱天君乃是九天中的财神,专门负责运筹九天所集天下钱财,富可敌国,有他赞助,明教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正好当时九天想要扶持一股新势力,以遏制武林劲猛的发展势头,卢延鹤便顺势推荐了陆危楼,有了九天的认可,明教发展更加如虎添翼,发展形势迅猛。

    而阿萨辛不同。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西域人,中原百姓本就不太容易接纳他,所以不同于陆危楼,他是从偏远地区开始传教的,凭着他的口才,勉强倒也糊弄了一些没见识的妇孺入教。

    主要受限的其实还是他的教义——他本人是个双性人,为此迷茫了数年之后,方才想通,认为人本来就不该有性别之分,阴阳合一才是正道。

    暂且不说这种教义是对还是错,至少对于普通百姓的固有观念来说是个极大的冲击,更别说吸引他们入教了。

    眼看陆危楼的教派发展的如火如荼,阿萨辛自己的教义却无人理解,他难免会有些着急,走一条捷径——比如不是以教义,而是以更为实在的金钱和权势来吸引教众。

    再后来,皇帝颁布“破立令”,明教于光明寺被东都之狼重创,狼狈败退西域,普通民众缺少了一份信仰,阿萨辛便趁虚而入,确实招揽了不少教众。只是红衣教的教义终究太过惊世骇俗,教派发展终究有限,他便是在无意中步入歧途,开始使用药物控制、扩大教众,竟是越走越偏。

    阿萨辛所创红衣教的武功心法更适合女子修炼,教众多为女子,还多是些遭受过各种苦难的女子,大多数教众对阿萨辛都有些狂热的追捧。

    她们这次会盯上程灵素,确实是跟尸毒解药有关。

    在游戏里,红衣教和天一教是有合作的,或者说同流合污更准确一点,否则天一教的毒尸也不至于蔓延的那么快。不过在这里,乌蒙贵早死,天一教群龙无首,不过是一盘散沙,阿萨辛眼界那么高,自然看不上如今这一伙乌合之众。

    但是天一教大肆进行炼尸实验,确实给了红衣教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毒尸刚爆发出来的时候是无药可解的,而且像瘟疫一样是具有传染性的,那些走投无路的妇孺就被红衣教的教众们盯上了,不过三言两语,便能哄得她们迷失本心,心甘情愿入教,为教主奉献一生。

    尸毒肆虐的时间,简直是红衣教发展的黄金时段。

    所以当万花谷和五毒教联合声明说研制出了尸毒解药后,别提红衣教多恨了。

    红衣教教众几乎遍布大唐的各个角落,很快也就打听到在解药研制过程中程灵素功劳最大。

    消息传递上去之后,不用传到阿萨辛耳边,直接就下令将程灵素带回来。

    既然程灵素很有可能被红衣教的人带走的,那之后的事情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处理了。

    程灵素既然没死,十有八九便是被带回了红衣教总坛,毕竟这个教派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缺圣女。

    要说离万花谷最近的红衣教总坛,恐怕就非枫华谷荻花圣殿莫属了。

    荻花圣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