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三章 生活憧憬:就业

      第三章生活憧憬

    第一节就业

    签好就业单位后,宿舍里的同学们都很开心与轻松,关系相处变的格外的融洽与亲切。平时大家偶尔彼此之间还有些小吵小闹的,到了毕业之际,都开始有些恋恋不舍了。许亚宿舍里的人有时候约好了一起去逛街,或者去校外的小餐馆聚餐吃饭。

    毕业前,班上有一次统一的告别聚餐。地点在校外的一个餐厅,同学们边吃边喝酒,男生女生都喝。聚会那天,平时喝酒的都放开了痛快的喝,平时不喝酒的也都破例的喝。

    酒一下肚,话就多了,开始述说上大学这几年的点点滴滴,述说曾经的快乐、曾经的喜欢、曾经的矛盾、曾经的嫉妒,有人开始端着酒杯四处敬酒,有人抱着卡拉ok话筒高歌嘶喊,有的人说着说着就伤感流泪,也有抱肩搭背稀里哗啦的哭着。

    哭过笑过之后,大家又开始天南海北的畅谈未来。后来开始合影留念,最后大家嘻嘻哈哈的闹成一团,这就是许亚记忆中的毕业告别会。

    临毕业越来越近,许亚开始收拾东西。那个跟了四年的笨重大木箱,许亚决定托运送回了老家,自己另外去火车站附近的商品市场上买了一个箱子和一个旅行包。

    除了一些四季换洗的衣服、一套被褥还有一些文件纸张,许亚没有别的东西。

    一起去北京药厂的还有同校的另外三个学生。招聘会后不久,有人找到她,说北京制药厂在许亚的大学招聘了三个女生一个男生,分别是许亚、卓悦、江晴,陈永庆,从南京另外一所大学招了一个化工专业的,叫刘枫林。

    制药厂要求七月三号报道。卓悦和江晴两个要提前先回家,再去北京报到。许亚、陈永庆和刘枫林三个,约好买了六月三十号的火车票,一起去了北京报到。

    出发前的那天早上,许亚和同学们在宿舍楼下,学校指定的行李托运地点办理行李托运。班上的男同学来帮女同学搬抬行李。

    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同学们逐一告别了,许亚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坐了一夜的火车,许亚他们一行三人于七月一号早上到了北京。许亚觉得北京的天亮的早,才六点就亮了。许亚他们提取了随车托运的行李,按照预先被告知的行车路线,坐了公交车来到位于东郊的制药厂。

    人事科的沈科长接待了他们,把他们带到房管科,然后又被房管科的工作人员带到了离办公大楼不远处的一栋三层高的旧楼。

    旧楼是个筒子楼,很长,呈l形,其中一段是厂里有家属的职工宿舍,一段分配给了厂里的销售公司作为办公室。拐弯过去的较短的那一段则是单身职工宿舍。

    陈永庆和刘枫林被带去二楼的男生宿舍后,许亚被带去三楼。一路上,许亚谨记以前家里人的教导:一个人出门在外,要嘴巴甜点少吃亏。所以许亚一路阿姨长阿姨短的叫的热情。后来房管科的阿姨打开两个房间,一间很大,有七间上下床,每个人一间床,下面住人,上面放行李。大间里有些床位已经住有人了。

    房管科的阿姨又把许亚领到斜对面,是个小间,大小像许亚学校的宿舍,有三间上下床,然后问许亚:“你想住哪间?这个宿舍里住了另外两个姑娘,一个是财务科的,一个技术科的,都比你早来一年。”

    许亚选择了小间,于是房管科阿姨就把大间门关上,给了许亚小间的钥匙,许亚连连道谢。

    接下来,许亚打扫了卫生,收拾完行李,又洗洗刷刷一阵。

    中午,许亚去楼下的食堂打饭。食堂的规模很小,有三个窗口,一个卖饭一个卖菜一个卖面,菜的品种选择很少。食堂里有几张大圆桌外,零零散散的坐着一些身穿统一颜色款式工作服的职工,像是车间的工人师傅。

    许亚打了饭菜,找了张桌子坐下吃。门口有三三两两的人进进出出,打了饭就端着饭盆离开,他们偶尔看见了熟识人,立刻会热情爽朗的打个招呼。

    吃完后,许亚回宿舍了,有一个女孩子正要午休。她自我介绍说她叫林小玉,是技术科的。林小玉说宿舍里还有一个女孩子是财务科的,叫王丽红,中午一般不回来午休。

    许亚也自我介绍,闲聊几句后,林小玉说她要休息了,这样下午才精神好。

    于是许亚不再说话,也躺下睡觉了。一晚上的火车加上一上午的忙碌,许亚一下就睡着了。醒来时候已经下午三四点了。

    许亚起来洗漱一下,就出了厂门。在门口附近,许亚找到一家小卖店,打了个电话给南京的付文兵报平安,又简单说了一下报到后的情况。

    宿舍楼有三处楼梯,两个尽头及中间各有一处楼梯。靠近许亚他们宿舍那端的楼梯是防火的铁楼梯,开放式的,站在楼梯口可以俯览厂里多个方向的景色。

    许亚回宿舍上楼梯时候,在拐角处碰上陈永庆和刘枫林正在那里看风景聊天。陈永庆叫住许亚说:“许亚,我们宿舍还有几个新来的,大家晚上去厂外的饭馆一起吃饭,你要不要一起去?”

    许亚答应了说去。到点后,许亚就去楼下男生宿舍。这个宿舍也是一个大间,就像早上许亚见过的那个大间一样,有七间床。

    宿舍里住的都是新来的,许亚见到了另外两个男生。陈永庆介绍说:“这位是李洪,沈阳药科大学的;这位是周铭,北京医科大学的,还是你老乡,也是四川来的。”

    大家一起去外面小饭馆,点了菜吃了饭,闲聊几句就回了厂里。

    回宿舍后,许亚见到了另外一个女孩子王丽红。聊天中,许亚得知她是河南人,中央财经学院毕业的。

    王丽红说:“北京户口很值钱的,有些人花二十万来买个北京户口。在北京本地上大学的毕业生,要想留北京,找个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非常困难。我都是因为我姑妈在北京,她托了很多关系才给我找到这个制药厂落了户口。”

    许亚想到自己在南京时候,想要留在南京也很不容易。如今通过一个招聘会就轻松的把北京户口解决了,实在是很幸运。

    第二天,楼道里传来女孩子的笑声。许亚开门出去一看,有人进进出出昨天许亚去过的那个大房间。许亚走了过去打招呼,有个女孩子带着爽朗的笑声和甜美的笑声介绍了她自己,原来她就是卓悦。

    卓悦把许亚带进宿舍,介绍了另外两个漂亮的女孩子,一个是江晴,阳光灿烂的甜美风格,一个是赵中玲,极为标致惊艳的大美女。她们宿舍还有两三个人,都是早来一两年的,有在销售公司,也有在车间和实验室的。

    卓悦、江晴和赵中玲都有男朋友,而且都是同一届的同学,毕业后也都留在北京。其中江晴和赵中玲的男朋友也在北京上班,卓悦的男朋友在北京上研究生。他们收拾完行李后,就跟男朋友出去吃饭了,许亚和林小玉还有王丽红则一起去食堂吃饭。

    正式上班那天,许亚和陈永庆他们几个一起去了大会议厅。今年总共有十来个新员工,人事科的沈科长讲完话后说:“我们药厂的工作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稍后,厂里各个部门科室的负责人会来介绍他们各自的情况。你们听完介绍后,自行选择你们的工作意向,我们再决定最后的分配。下面,第一个要进来做介绍的是,我们厂里独立核算经营的销售公司,长城药业有限公司。”

    过了会儿,进来了长城公司的总经理王振东。他给大家介绍了长城公司的发展和现状,欢迎新员工去他们那里,做医药代表。

    毕业前,付文兵一再的告诉许亚不要去做医药代表,说医药代表整天跑医院药房,收入除了底薪就是提成,业务不好做,很辛苦,一个女孩子以后还要结婚生孩子做家务,这样的销售工作不适合。

    所以在当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许亚选择了林小玉所在的技术科,因为许亚已经听她多少讲了些她们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查资料文献、药品报批、药品资料管理等等。

    下班后回到宿舍,许亚从卓悦她们那里了解到,除了有一个去了车间,两个去了研究所,一个技术科,一个质检科,其余的人包括卓悦、江晴、赵中玲、陈永庆、周铭、刘枫林全部去了王振东的长城公司。

    许亚问她们为什么都去做销售了。卓悦她们说:“听说销售公司的收入高很多,奖金多,其它部门工资都很低。”听了以后,许亚有些后悔选择了技术科。但是自己刚来工作,已经选择了技术科,担心自己再换部位会对她在厂里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技术科在综合办公楼的二楼,共有六个人,两间办公室,三位年长些的师傅在一间,一位师傅经常在图书室那边办公,许亚和林小玉在一间。在同一层楼里还有人事科、保卫科和财务科。

    师傅们早上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要打扫卫生、擦擦桌子、擦擦地,说是北京的灰尘大。师傅们忙完卫生,坐下来聊聊新闻,再投入工作。然后是午餐,午休,下午再忙忙,到了四点来钟,师傅们收拾收拾,准备换衣服下班回家了。技术科的师傅们有时候要下车间视察检验工作,因此她们通常早上来了厂里,都习惯换工作服,以备随时去车间。

    许亚和林小玉相对比较懒惰些,早上睡足了再去上班。因为住在厂里,离上班就两三分钟的路程。中午在食堂打了饭,回宿舍吃完睡个午觉再去上班,晚上一般也是吃食堂,有时候也去外面小馆子点个菜。早上两个人也懒得擦地,就是用抹布擦擦桌子,洗洗杯子泡个茶。

    对面办公室的师傅老过来说:“看看你俩的办公室,地上都积灰了,也不擦擦地。”

    林小玉总是回敬说:“我们的办公室在阴面,拖了地后地面湿,干的慢,踩上后容易滑倒摔跤,酿成工伤。”或者她就回敬说:“就一个水池,这么多人都要赶着去洗拖布,太挤了,我给你让位吧。”

    许亚刚来,不敢像林小玉那样地皮踩热了啥也不怕的我行我素。于是许亚时常早上帮着拖地,还常常去她们的办公室跟她们说话聊天。

    林小玉是浙江人,虽然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依然带着温软娇柔的语调语腔,外人看来认为她比较矫情。不过许亚倒是喜欢她的口齿伶俐、敢说敢做还有她的一副清高孤傲。

    第一个月下来,许亚领到工资,六百多块钱。虽然收入比起许亚在上大学期间打工挣来的钱高多了,而且吃住在厂里宿舍,一个月花费不了多少,但是工作后逐渐的进入社会,逐渐的了解到周围人在北京的生活成本,许亚感觉到就这么几百块钱一个月在北京很难生存下去,感觉到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科室里年长的师傅们都是北京人,大多都已经有房住,时不时的聊天中,许亚发现她们这些有房的北京人,原来在生活中也是要如此的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王丽红有个男朋友,是她姑妈给她介绍安排的,说对方是北京本地人,赶上单位最后分房,一旦房子下来就结婚。

    林小玉她自己也有男朋友,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除了固定工资,没有其它收入,也在等单位分配一个宿舍。

    许亚到北京后很快就和原来武术协会的刘慧娟师姐联系上了。刘师姐是许亚在武术协会认识的,比许亚高两级,两个人很谈的来。师姐对许亚平时很关心,总是站在姐姐的立场,对许亚提出很多指点与建议。毕业时,师姐去了北京天坛附近的一家生物技术研究所,临走前给许亚留了联系地址,没想到两年后许亚毕业也到了北京。

    许亚初见师姐时候,师姐还住在研究所的职工宿舍。宿舍是一间半地下室,两个人共用,房间大小与许亚住的房间差不多大。师姐和宿舍里的同事在楼道里用电炒锅做饭。因为单位不允许职工在楼道里搭起炉灶,所以师姐她们就在室内摆了一张桌子,用于切菜。炒菜时,把电炒锅搬到楼道里,炒菜完后再把电炒锅搬回宿舍,蒸饭就用电饭锅,放在室内用。

    许亚初次去,对师姐住在半地下提出担忧,说:“会不会有湿气?”

    师姐说:“半地下房子在北京很普遍,我也担心受湿气,所以我已经尽快的领了结婚证,也向单位提出申请,要一间单身职工宿舍。”

    师姐的老公也是外地人,是搞建筑工程的,为了多挣钱,她老公长期去外地,驻扎在工地,这样补贴高些。

    师姐第一次见到许亚也是非常高兴,像个姐姐又像阿姨,给许亚讲了许多的生活琐事,叮嘱她要开始自己做饭,这样吃的好,还能节省很多钱。师姐还叮嘱许亚在国有企业的科室,如何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当然,她也很关心许亚将来如何处理跟付文兵各处异地的现实问题。许亚说她也不清楚如何处理这件事。

    与师姐一番聊天后,许亚才发现自己其实很缺乏生活经验,也很不懂生活。

    因为在北京没有亲人,加上师姐的老公也长期在外地,所以几乎每隔一两周,许亚就去看师姐,一起做饭一起聊天说话。

    没隔多久,师姐说单位批准了她的申请,分给她一间单间宿舍。师姐就开始忙着布置她的新房。其实也很简单,师姐不过就是买了一张双人床,靠墙边放着,旁边一张写字台,房间的另外一半则放了个双人沙发,中间一个茶几,对面一个柜子,上面放个电视。吃饭就坐在沙发上,在茶几上吃。做饭则在楼道里摆了一个长条桌,上面放有电炉子和菜板调料等。

    师姐布置完后新家后,请许亚去做客。许亚买点水果去了,说:“师姐,恭喜你总算有自己的家了。”

    师姐笑笑说道:“不怕你笑话,我们结婚没有婚礼没有嫁妆没有酒席,我们就自己出去吃了一顿饭。”

    然后师姐又感叹到:“好不容易才有这个间屋,其实也就是一点独立的私人空间。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我们不知道还要攒多少年的钱才能买上自己的房子。至少目前几年内,这间屋子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就是这个样子”。说着说着,师姐还感慨的流了几滴眼泪。

    除了师姐,许亚在北京还有一个高中同学。成青龙在北师大毕业后,留在师大附中教书,许亚来北京后不久也和成青龙联系上,去过他们宿舍。成青龙也是和同事共用宿舍,不过住宿条件比师姐和许亚的宿舍条件要好些。

    成青龙像是阳州中学在北师大的龙头大哥一样,把几个还在上学的师弟师妹召集到他宿舍,大家一起在他的宿舍里聚会,包饺子,炒了几个菜,一起吃的热热闹闹的。

    许亚到了北京后,主要是吃食堂,偶尔也和卓悦她们一起吃饭。但是她们都有男朋友,下班很少能见到她们,因此许亚和林小玉一起的时间最多。

    男生宿舍里经常就剩下陈永庆、周铭和刘枫林三人,打牌三缺一,就经常来叫许亚打升级。熟识后,陈永庆和周铭经常去吃饭时,就来叫上许亚,三个人出去小饭馆点菜。

    到北京后,许亚跟付文兵主要是靠电话联系,因为长途电话太贵,所以每隔几天通一次电话汇报情况。国庆节放假,付文兵来了北京,许亚就去楼下男生宿舍问,给付文兵借宿,还把付文兵介绍给了周铭、陈永庆和刘枫林认识。

    正好是国庆节,大家提议一起去□□看升旗。晚上,许亚、付文兵、周铭、陈永庆和刘枫林五个人,坐了公交车去了长安街,因为交通管制,公交车离□□还有好几站就停止运行,五个人只好走路到了□□。广场上人山人海的,五个人好不容易熬到升旗。观看完仪式后,五个人又走了几站路,才有机会坐上公交车回了厂里。大家累的精疲力竭,都回宿舍睡大觉,到了中午才起来,又一起去了外面的小饭馆吃饭,下午开始打牌。

    许亚和付文兵去北京逛逛景点,回到宿舍后又是大家聚在一起打牌。假期很快就这样过完了,付文兵也回了南京。

    过完节后的一天,许亚领了工资,晚上和楼下的男生又一起打牌。许亚就问陈永庆和周铭他们:“你们在长城做了这么久,收入怎么样?”

    周铭说:“其实长城的收入挺不错的,你真的应该考虑来长城的。”

    陈永庆说:“你们技术科的工作太无聊了,就六百多块钱,没法过下去,你还是到长城来吧。”

    许亚说:“那你们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收入水平?”

    “新员工是底薪七百五起,加提成,每个季度还有奖金,年终有年终奖。”陈永庆说。

    “这只是新员工刚开始,做久了做的好的,提成很高的。”周铭说。

    “可是我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去长城,现在再申请去,王总会不会不喜欢啊。”许亚说。

    “不会的,王总那里,我们去帮你说。”陈永庆说到。

    “就是,你到长城公司来吧。”周铭说。

    “对的许亚,来长城这里吧,大家都会很欢迎你的。”刘枫林也说。

    大家的一番席话说的许亚动了心。许亚也觉得在技术科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自己每个月都节省着花,把一半多的工资寄回了家。上大学时候虽然也有做家教打工,但是仅够维持生活,偶尔还是要问家里要钱。

    许亚算了算,自己上初中高中几年里,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时常要借钱,加上家里以前背负的债务,现在她就是不吃不喝,靠几百块钱的工资,连家里的债都不知道哪年才能还清,更不要说在北京生活了。

    于是许亚准备转去长城公司,只是还在考虑该怎样去给王总说,又该怎样给付文兵解释她要去做医药代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