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双手“修地球”

      清晨,大地铺盖了一层白霜,旭日缓缓升起,阳光渐渐地驱散着山间淡雾,乡村屋脊上冒出一缕一缕炊烟。村里的高音喇叭开播了,今天高音喇叭由副队长何剑光主持广播,随后他开始喊话:

    “贫下中农、社员同志们,今天由我们村长何队长安排大家干活,全队劳动力吃过早饭后在村口集合,到烂泥垅和荷塘埂做三光,同志们带上各家镰铲,禾蔸铲,扽铲,镰刀,水桶,小推车等工具。”

    烂泥垅,顾名思义,泥烂泥深,处于龙潭旁,龙潭里的水常年流经此处,一年四季被冷水浸泡着。龙潭是有山上的溪水流经此山脚处形成了一处深水潭,从远处看去龙潭似蛇首小溪似蛇身所以取名龙潭。

    荷塘埂与烂泥垅西侧相邻,以前挖掘了一口种藕的池塘而取名荷塘埂。早年造田,满山林木全部挖光垦尽,造成层层叠叠的梯田,现在长满了野草,十分荒凉。

    所谓“三光”,就是将田墈,田埂,野草挖光。因为梯田耕作一年后,田墈田埂都盛长野草,必须铲光野草才能耕种,水田内的野草要挖断根浸透浸烂,耕田时只要使用牛拖耙,横直耙二次,人工拖平,就可栽禾。大队现在只有4头牛,还有一头是下半年出生的小牛犊不能耕种使用,每年村里都要提早做春耕准备,不然就耽误种禾时间。

    早饭后,静宁和半夏们来到村口集合地,看到很多社员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水桶,扁担,镰刀,镰铲等工具样样具全。小推车只有几辆,有两轮子的和一个轮子的。

    在这她还看到那三个知青,大家都不是很熟悉,见面点下头就算打招呼了。静宁对他们的印象只是大概了解,他们属于大院里干部子女,2个高中毕业一个初中刚毕业。

    她首次认真打量着,他们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互相聊着天。男知青周旭20来岁军人家庭出身,剪的很短的头发,鼻梁高挺,眼神清透幽深,瓜子脸棱角分明,穿了一件灰色棉衣,军绿色棉裤,很旧但是很干净。真看不出来,他一派相貌堂堂的样子,会是之前发生的那件绯闻当事人之一。那件事后续,静宁就没有去关注,一直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两个女知青,一个叫欧阳青青17岁。扎着两根大辫子,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红艳艳的,一笑,露着一排整齐的大白牙,很是清纯可爱。穿着一件军棉衣棉裤,有六成新很是干净。只是她的脸色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皮肤有点黄黄的。总是悄悄抬头看周旭一下又低下头来小心翼翼的样子。

    另一个叫徐明珠16岁,那红扑扑的脸蛋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穿着小碎花的棉衣蓝色棉裤。她抿着嘴正视着周旭,,偶尔开心的咧嘴笑一下,又马上合上嘴。

    等了一会儿,社员们都集合起了。村长何国运开始发话了:“等下我们将分成两队,一队社员跟着我去烂泥垅,砍芦苇清理烂泥运往药地。另一队社员则跟着副队长一起前往荷塘埂。”

    没一会儿就分好队了,去荷塘埂的有二十几个人大多数是青壮年,周旭也分到了去荷塘埂那边。静宁几个女的基本上都分到去烂泥垅砍芦苇清理烂泥。

    来到荷塘埂,何剑风作为副队长领先带头打赤脚下了田,青壮年们只得跟着赤脚浸入冷水田中,浑身打啰嗦,小腿冷得发抖。社员们咬着牙关,挥舞着镰铲,时而铲墈脚,时而铲田埂,跳上跳下的,能在田埂上站上一分钟,就觉得很幸福了。

    周旭虽然是第一次做农活,他仔细观察着社员们的动作,努力学习着,腿站在冷水里冻得发麻咬牙坚持,下冷水,撒石灰,铲野草。。。。似模似样的,除了刚开始动作有慢,渐渐熟悉后就赶上来了,这让大多数社员对他的印象好了点。

    烂泥垅并不大,只有六亩半地这么大,泥深水冷,此处常年积水长满了芦苇,高二、三米,根经一大堆深入地里很是顽固。何国运带领着轻壮年下水去砍芦苇挖烂泥,水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赤脚一踩上就碎了,各个脚趾冻得发红,时间久了疼痛钻心。

    何国运都五十多岁了的人了,这个生产队长当的真不容易,事事都要以身作则。让年纪大的人收拾芦苇,妇女青年几个人一起负责一块烂泥区并运送烂泥到药田,这是为了杜绝有些人出工不出力。芦苇运回去让村里年纪大的老人编织成席,帘,收纳篮等供给村民使用。

    静宁和半夏分到砍岸上的芦苇,这里除了有点湿润外和干燥路面没有不同。这里既不用下水也不用挖泥,但负责的面积是其他社员的三倍多大。欧阳青青和徐明珠则分到一小块浸在水里的芦苇地,要赤脚下去砍芦苇挖淤泥运到药地那边的空地上。

    “为什么江静宁不用下水去砍芦苇挖淤泥,我们就要下去,同样是知青,我们不服。”徐明珠气愤的说道。

    队长还没有发话,下面的社员听见,气势汹汹的对着徐明珠纷纷发言。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可是伟人说的话,就是让你们这些人接受再教育,你是不想服从吗。”

    “这是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你要有抵触,对你没好处。”

    “队里给你们安排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你这是思想有问题.”。。。

    徐明珠还想说些什么,被看着情况不对的欧阳青青拉住了。

    何国运严肃的看着她们:“你们最好安分点,你们第一次干活队里已经很照顾了,你们负责的范围比其他人都小。如果这还不满意,你们也可以和其他社员换下,只要社员同意。”

    欧阳青青看着周围人群有慢慢靠拢之势,立马乖巧的回道:“谢谢队里对我们的照顾,我们会认真做事的。”拉着无可奈何的徐明珠赤脚趟着烂泥砍芦苇去了。

    静宁看着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拿着镰刀乱砍一气的徐明珠欧阳青青,默默转头拿着镰刀开始认真干活,一切都要自力更生呀,这也是万般无奈,不然怎么办,谁愿意在这寒冷的冬天顶着寒风砍芦苇。为难呀。道路阻且长。。

    渐渐的周围响起一段激情满怀的革命歌曲: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的红花遍地开,

    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样,自力更生建设那新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唱了起来。

    中午之时,烂泥垅这边除了静宁和半夏负责的这块地,和欧阳青青和徐明珠两个负责的没完工还在忙碌着,其他社员已经完成任务在一边休息了。荷塘埂那边的三光已经完工了,从水田上岸,和烂泥垅这边休息人群聚合在一起,等队长发话去吃饭。苏木和剑咏并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一起过来,二话不说拿起镰刀帮静宁半夏砍芦苇,‘刷刷刷’很快就倒下一大片,一会儿就砍光了。静宁放下镰刀,一屁股坐在芦苇上,用沾满泥土的手摸了下被寒风吹的零乱的头发。望着一派梯田,层次分明,水面如镜,感受大家一起劳动的成果,这就是所说的“修地球”吧。

    中午是在村里生产队办公的院子里吃的饭,由村里的老人们负责做饭,一顿让静宁难忘的午餐。饭是人工推磨剥壳筛出来的糙米饭加些番薯,未剥净谷壳的谷子和未削皮的番薯夹杂在碣红色的糙米饭中,哽不下喉咙,一大碗从缸里拿出的酸菜,都没有经过清洗就直接上桌食用了。一盆“鲜鱼汤”算是好东西给社员添菜,是从河中用渔网捞得的毛花鱼丢进开水里煮沸的鱼汤,没油加了点点姜沫和葱沫,腥味难闻。静宁看着大伙都吃的津津有味的,她这时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也顾不上嫌弃什么了,唯有用鱼汤泡饭,如服用中药一般,强行吞咽下去一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