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时代的悲剧 上

      为了弥补今天犯的错误,今晚在发一章

    司君的父亲是当年的知青,由并不温暖的北京来到了完全寒冷的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农村的贫困和落后是那些出生在新中国的心脏的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把那被伟大的口号而唤起的雄心无情的打散。每日早出晚归的辛苦劳动和所得无几的收入使他们想方设法的离开这个他们曾表示要扎根一辈子的地方。

    而当时的他们只有两个出路,一、上大学;二、当兵。那个叫司志强的年轻人选择了第二种。因为在他试尽了各种办法,也无法回到北京的时候,他上高中时班里那个叫曹丽新的曾对他表示过好感,但被当时的他拒绝的女生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中平平淡淡的问候却燃起了他心中那被浇灭了希望。一切因为曹丽新有一个当团长的父亲。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司志强把给曹丽新的信放进了邮箱里。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收到了曹丽新的回信。当年的春节,他拿到了回北京的假期。在北京见到了在文化馆工作的曹丽新和他的团长父亲。

    再次回到东北的小山村,已经到了阳历三月份,在那呆一个月,他就收到了入伍通知书。部队在离北京不远的b城。每隔几个礼拜,曹丽新会坐长途车往返一次。当年的中秋节他们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革命式婚礼。当年的元旦,他由原来的班长被提升为排长,并因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推荐进入了北京某军校。

    在北京的军校里,他认识了被他称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张少康。一个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忧郁的男子。张少康的父亲是某著名大学的教授,早年留学国外,新中国成立后,带着伟大的爱国之心满腔热血的回到了国内,满以为会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没想到却三番五次的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现在更是被赶出了家门,住进了牛棚里。

    张少康,这个出生在法国的少年,习惯了每日听父亲讲那古老而伟大的民族。父母回国后他单独留在法国,直到完成了他的学业,按父亲当年的指示,理所当然的回到了他从未来过的祖国。没有想到回国后竟要接受这样的现实。父亲顶着大右派的帽子住进牛棚里,母亲因不堪忍受莫名侮辱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父亲的一位挚交冒着各种危险,瞒天过海的把他送进了军校,这在当时是能保护他的唯一的办法。

    张少康在法国学的是美术,那个浪漫国家的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的他谦和中带着一点点地傲气。在骄傲跋扈的子弟兵和粗鲁无知的农民兵中之中,他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从不参与任何事情,休息的时间就是画画,当然现在的他不可能去画什麽油墨水彩的,他只拿铅笔画素描。内容也很单调,但是这已经是他生活之中仅有的一点乐趣了。

    司志强第一次见到张少康,也是在篮球场上,不过在篮球场上的是司志强,张少康只是站在旁边观看。

    比赛结束,人都散开了,司志强大汗淋漓坐在了篮球架底下。心中很是郁闷,曹丽新怀孕了,这本来是喜事,可是妻子对他越来越依恋,每天都和他讲孩子怎麽样,将来怎麽样。这使他害怕起来,一想到自己要成为父亲,一个孩子的将来要落到他的身上,他要看着那个孩子出生、长大、上学、工作、成家、然后再生孩子,他就觉得心底发毛,他不想要孩子,不想承担责任,下意识的就想要逃避这些。可他知道他逃无可逃。

    现在的他害怕回家,怕回到家中看见一脸幸福的妻子,怕妻子充满期待的让他感受腹中的新生命,怕妻子买回一堆莫名其妙的婴儿用品边摆弄边问他好不好……,总之它现在害怕生活中的一切。说实话,曹丽新人真的不错,长的漂亮,家世好,温柔又识大体,对待他更是一心一意。可是这麽一个人,却让他觉得害怕了。有时,他甚至在想自己当初回到北京是不是就是个错误。

    茫然的抬起头,他看见不远处一个人,手里拿着钢笔和纸,在盯着自己看。

    张少康来看比赛,就是想找点画画的素材。比赛结束,见人都散了,本也想回去的,却看见司志强坐到了篮球架底下,想起他在比赛中跳跃奔跑的身影,心中一动,也顾不得别的,在操场旁边的宣传栏里撕下一张纸,抽出兜里的钢笔。

    画完了,看见司志强还静静的坐在那里,脸上却是痛苦万分,充满了迷茫、彷徨、和无助,这和自己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不觉就呆了。

    等张少康回过神来,却发现司志强已经转身走了,急忙的追上前去,“等一等”,他喊住了司志强。

    “有什麽事吗?”司志强转身回头。

    “那个,这个送给你”张少康也不知道自己为什麽会追上来,一时又找不到理由,就把手里话的速写递了过去。

    没想到,司志强一看那幅画,大吃一惊“你找死呀?”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