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进军饮食行业!

      黄昏去了一趟大内,作为农业部首任部长,带着副部长郑钧,以及农业部下辖领的技领司司长梁大一起觐见朱棣。
    主要是关于农业部衙门的选址和建立。
    这是黄昏第一次担任一个部门的最高领导,他很重视。
    所以这个衙门他要修得让六部羡慕那种,必须绝对的高大上,其他的不说,再怎么的也得弄个五层的钢筋水泥大厦。
    要把它弄成应天的地标性建筑。
    所以选址很重要,必须要在中枢地段,这就涉及到一个拆迁的问题,所以需要朱棣同意,找户部和工部的人来商议。
    尤其是工部。
    因为要修五层高的大厦,必须得有人设计,黄昏也不是土木工程专业,搞设计这个有点门外汉,但是工部那边有现成的专业人才,培训一下磨练一下,没准能搞出一个五层大厦的设计图来。
    朱棣听后,给了黄昏旨意,下达户部和工部。
    又将吏部尚书蹙义召来,和黄昏具体接洽商谈了农业部官员结构中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最后确定人选,由朱棣一一定夺。
    于是农业部正儿八经成立,暂时在刑部那边腾出来一个大院子办公,等农业部办公大厦建立起来,再全数搬进去。
    然后梁大汇报了推广红薯的具体操作。
    这都是黄昏敲定出来的,朱棣听后觉得并无不妥,于是让郑钧主责此事,今年开春之后,在整个应天推广红薯种植,并逐年辐射大明其他区域,先以云贵川为主。
    在黄昏和郑钧、梁大离开乾清殿时,恰好看见留守在京畿的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左右都督,以及兵部尚书金忠和兵部左右侍郎联袂而来。
    心中一凛。
    看这架势,是商议春节后出兵澜沧王国的事情。
    为何先打澜沧再打兀良哈和瓦剌?
    打了澜沧,交趾和八百大甸就能衔接起来,彼此呼应,现在隔了个澜沧,这两个地方驻扎的兵力无法互相支援。
    而且澜沧好打。
    柿子肯定要捡软的捏,最后再集中力量办大事,真正的硬仗还是后面的瓦剌马哈木和西域的帖木儿,尤其是西域帖木儿。
    这是一个时代整座亚洲的最强之战。
    离开大内后,郑钧去农业部那边坐镇,等待从各部门调来的人报道,梁大则去实验田那边,着手布置在应天推广红薯种植的事情。
    黄昏去了一趟南镇抚司。
    恰好遇见回京述职的于彦良——于彦良之前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后来被调到顺天,这一次匆忙回来述职之后,还要马上返回顺天。
    于是南镇抚司中,黄昏的势力尽数到齐。
    锦衣卫指挥佥事赛哈智,锦衣卫镇抚使刘明风,锦衣卫指挥周胜然,锦衣卫指挥于彦良,还有几名长久以来一直跟随的千户。
    赛哈智简单说了几句,说上午去过北镇抚司,这几日南镇抚司会全面审查、监督北镇抚司的行动,李春和纪纲那边绝对不敢随意出手,上清观那边暂时安稳。
    黄昏颔首,问刘明风,“盯着薛府那边的人可有消息,薛禄大概何时能抵达京畿?”
    刘明风道:“按照府内消息,大概还有十一二日。”
    黄昏想了想,对赛哈智道:“薛府抵达京畿的那天,就将兄弟们从北镇抚司那边撤回来,然后咱们就坐山观虎斗即可。”
    赛哈智点头,“好。”
    又不解的问道:“你怎么确定薛禄会因为这事和纪纲血拼,而且我觉得吧,给薛禄三个胆子他也不敢和纪纲斗,他没这个胆气不说,也没这个实力。”
    黄昏笑着,“等着看便是。”
    这事不好解释,也没法解释清楚,而且需要的也不是薛禄和纪纲死磕,是需要这么个事让朱棣看清楚纪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条疯狗他再不管管,真要出大事。
    起身,“走吧,于彦良回来了,我请客,咱们去好好吃喝一顿,估摸着老于这次回来来去匆匆——”侧首看向于彦良,“有空去看看你那侄儿,了不得了,现在的太学双璧之一,未来的国之栋梁,要知道你那侄儿才十四岁,就已经简在帝心了。”
    于谦有这成就丝毫不意外。
    意外的是方娇那个儿子刘宁然,竟然不逊色于于谦,着实是个意外。
    于彦良因为在顺天,不知道太学这边的事情,“太学双璧?”忽然一笑,“我怕这小子骄傲起来,你有空帮忙打压一下他,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黄昏顿时怂了,“我打压于谦?”
    你怕不是在逗我玩。
    我巴结他还来不及。
    哈哈一笑,“你们于族就等着在被窝里笑罢。”
    众人都一愣。
    太学双璧这种,噱头而已,虽然是个好苗子,但若说于谦一个人能振奋于族,这说出来是不是有点……不够实际,于谦才十四岁啊。
    黄昏也是闷得难受,很想吼出来,要不是有老子,于谦就是你大明的英雄。
    就算现在有老子,于谦这样的金子一样会闪光。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货的夺门之变,再也不可能出现,于谦于少保也不会白白牺牲在这种无聊的内斗中,他的才能注定要照耀这个时代。
    一行人出了南镇抚司,黄昏领路,走着走着,赛哈智上前一步,“老弟,这可是去三元楼的方向,今天你要大出血了啊。”
    三元楼是京畿最好的酒楼。
    三元来源于科举时,很多举子住在三元楼,比如黄观当年参加科举就住三元楼,实际上三元楼历史远久,要追溯到宋朝时期。
    百年老字号。
    只不过原本的三元楼在杭州,大明定都城应天后,三元楼传承人就将酒楼从杭州搬来应天,毕竟都城好做生意。
    老字号,有钱,装潢豪华,自然很快成了应天酒楼的标杆。
    官员权贵富贾们请客吃饭,如果不去风月十四楼,必然是去三元楼,若是遇到科举年份,三元楼也会打折接待全国而来的举子,若是中第,更会返还一应开销,并送上大红包一封。
    只有一个要求:中第的举子,请务必给三元楼写一个题词。
    这样的三元楼,很难不火。
    光那些题材,就价值不菲,连黄观的题词都有!
    黄昏笑了笑,“我还有其他事。”
    花钱不要紧,要紧的是花钱之后如赚回来,今天去三元楼主要还有个目的:和三元楼的老板商议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