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神级催眠师_分节阅读_74

      那人连忙噤声不语,然而脸上却是更添了几分敢怒不敢言的忿忿神色。

    大汉道:“且不说他如今怎样,咱们现在细细回想起来,却发现原来这孟大夫打从一开始就不是良善之辈。”

    “大家还记得去岁腊月初旬,那起顺天府府尹大人亲审的毒胶囊一案么?”

    一提起这茬,在座诸人都是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更有人亲自去旁听过,因而一时间都七嘴八舌议论不止,把邻座的几桌也都引得往这边看过来。

    大汉古怪一笑,道:“当日案情了结之后,咱们都道是错怪了孟大夫,可现在细想,却未必如此。”

    “那件案子本来已经铁证如山,这要是换了你我任意一人,早就伏首告罪,可偏偏孟大夫就没事,不但没事,还拿出了韦氏之子做证据,翻了案!诸位想想,那韦氏之子本来已死,怎地又活了?寻常人哪里有这个本事,必是妖法无疑!”

    大汉如此说着,已是面沉如水,看着就叫人心头发沉。

    众人一听,深觉有理,又有人想到旁的细枝末节,连忙补充道:“不光这件,早就听人说了,这孟大夫医心疾的手段向来古怪,别的大夫看病少不得也要诊脉开药,可这孟大夫,据说只用三言两语,或是与你对视一眼,便能叫人神思大改,心神俱变,可不就是妖法么?!”

    “果真如此!”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一片感叹叫嚷之声。

    都说墙倒众人推,眼下这茶点铺内只因得某人一句空穴来风的闲谈,便三人成虎,俨然成了对孟珩的口诛笔伐。

    竟无一人肯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罗云实在听不下去了,他拔腿就走,兜兜转转,来到了曾经的胶囊铺外。

    却见往昔风光一时的胶囊铺现下已是破败不堪。

    牌匾被人摘了去扔在地上,有嬉戏玩闹的小孩从上面踏过,砰砰作响。

    罗云一恼,走上前去赶走那几个稚儿,心疼地抱起那块牌匾,拿袖子蹭了蹭。

    却是怎么也蹭不干净。

    正欲四下找一块抹布来擦拭,却冷不丁听闻一道稚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快看啊,妖孽回来了!大家快跑!”

    罗云猛地回头,便见那伙孩童一个一个站得离自己一丈远,瞪大着眼睛看着自己,如同在看一个怪物。

    罗云欲喝退他们,然而他张了张口,却什么也喊不出,只露出一个苦涩难言的表情,喃喃道:“孟大夫不是妖精……”

    第66章

    阳春三月,一场春雨如油如酥,淅淅沥沥滴得满城遍翠,然后转眼便又是云销雨霁,暖阳高照。

    蓝得透亮的天空向远处延伸出去,衬得这京城下红墙黄瓦的宫廷焕然一新。

    只可惜宫墙之内的人却并无心思欣赏,反倒是黑云压顶,眉头深锁。

    乾元殿内,圣人刚服用过道长进献的灵丹,此时正微微倚在榻上,轻阖着双目。

    许是最近连绵阴雨的缘故,他总觉得脑内昏昏沉沉,精神不济,连带着身体也气虚无力的,着实恼人,不得不愈发频繁地靠食用丹药醒神了。

    偏这种时候,烦心事却是不断。

    圣人瞥了眼手上的两份折子,心头一乱,把两份折子俱撂到面前的几案上,长叹一声。

    却见这摊开的两份折子上,所述之事不是别的,正是前日孟仁私自调兵一事。

    口吻却是完全相反。

    一份由顺天府尹和左都御史联名呈上,直指孟仁身为兵部尚书、朝中栋梁却动用私权、假传圣旨、私自调兵等数项罪名,要求对孟仁严惩不贷。

    其中言辞犀利激昂,罪证条分缕析,又兼之这两名要员联名上书,绕过内阁千方百计递到自己手中,分量可谓重之又重。

    另一份却是由内阁首辅吴有贞呈上,虽也提及孟仁私自调兵一事,却解释道此乃事出有因,孟仁教子心切,一时糊涂,完全不必小题大做,言辞间却是在为孟仁说情。

    圣人目光在两份折子上扫过,不由又皱紧了眉头。

    他这两年来一心求道,早已无心政事,每每只捡要紧的折子看上两眼,便叫秉笔太监或是吴首辅自去定夺。可眼下这出事关涉兵中大权,便不得不慎重思量。

    可这吴首辅又偏偏来替孟仁说情……

    他对吴有贞一直十分信赖倚重。吴有贞为官数十年,处理朝政老辣果觉不说,最重要的是,此人与其他朝臣不同,非但不阻拦自己炼丹求道,反而为自己招揽天下名道,搜集天下仙草,以助自己修道有得,长生不老。

    如此贤臣,满朝文武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若是连吴首辅也替孟仁求情的话……

    一旁静默良久的老道察觉到圣人的为难,缓缓开口道:“圣上可是为朝中政事烦心?”

    老道须发皆白,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开口时嗓音也是极为低沉悦耳,不疾不徐有如钟磬之声。

    “世俗王权,金银富贵,皆乃云烟绕眼,是清修养性之大忌,希望陛下不要被俗事凡尘迷失了本心哪。”

    被这金石之音一震,圣人只觉心头微颤,回过神来,忙把自己所思所想告知于老道:“道长说得有理。只是此事颇有些棘手,还请道长指点一二。”

    于是便把孟仁私自调兵一事连同两份折子一同说与道长知道。

    话落却见老道闭目沉吟,一手捋着胡须,似在沉思。

    圣人不敢打搅,只望着老道静候。

    只见半注香时间过去,方见老道悠悠睁开了双目,眸中似闪过一丝清明。

    “陛下虽向老道请教,老道却也不敢对朝堂之事多加置喙,只与陛下说一事,或可帮助陛下决断。”

    “陛下可知近日京城流传甚广的一则轶事?”老道微眯着双眸,若有似无地扫了圣人一地转过了视线,仍是那副仙人之资。

    圣人皱了皱眉,疑惑问道:“是何轶事?”

    “乃尚书孟大人之子孟珩,被妖孽迷惑,堕入邪道,西去妖山,食人喝血一事。”老道猛地睁开眼睛,一字一顿地冷冷说道,目光有如寒冰一般,冻得人浑身发冷。

    然而那只是一瞬,下一秒,老道的神态又变得平静淡然,看不出喜怒,仿佛谈论之事不过是风霜雨露,日饮三餐。

    “老道虽修行尚浅,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可人云‘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假若确有其事,那么孟大人的行为则可以理解了。”道士说到此处,略略停顿了一下,片刻之后才压低了嗓音继续道:“或许孟大人是被孟珩趁其不备时,施妖法迷惑了也未可知……”

    圣人已听得心下一片惊疑。

    这位道长已然是得道仙人,既他都如此猜测,那恐怕事情也八九不离十了。

    “那孟珩果真如此厉害?”圣人禁不住问道。

    老道不答,却面目深沉地微微颔首,半晌才又补充道:“圣人难道忘了,半个月前太子殿下缘何突然失踪?又是去了何处?”

    圣人心下一惊,猛地回想起来,心思回转间不由得冷汗连连。

    老道觑着圣人脸色,对他心中所思十分了然,不由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

    “陛下莫怕,有老道在,定不会让那妖孽伤到陛下半分!”他捋了捋胡须,神情中已然是成竹在胸:“只不过,在老道擒住那妖孽之前,陛下还是莫要失了方寸为好。”

    这句话说得沉稳有力,不慌不忙,圣人阖目吐息了几番,已是恢复了镇定。

    “道长说的是。”圣人睁开双眸,眼睛里有许久不见的烈焰复燃起来,那是一个帝王深谙的权谋野心:“定不能叫那妖邪小人钻了空子。”

    ———

    孟珩家中闯入一队禁军时,尚是清晨他刚洗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