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震撼登场 4千字

      她在来之前,已经把阅兵相关的知识通过系统看过,尤其是清代阅兵的那些忌讳都背了下来。
    董鄂瑾跟在九爷身后,看着面前浩瀚的场面,不自觉的想了很多。
    阅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籍中已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
    但那时人们管阅兵不叫阅兵,而叫“搜”。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阅兵,就叫“大搜”。
    这种叫法一直到汉代才被“阅兵”一词正式取代,并且加入了演习的成分。
    然而,作为一种军事仪式、一种正规军队集训制度的“阅兵”是从清代开始的。
    清代阅兵有“简阅”和“大阅”之分。“简阅”又称“校阅”,是八旗、绿营由王公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的制度。“大阅”是皇帝检阅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阅兵仪式。
    “大阅”始于清廷入关前,皇太极曾于天聪七年,在盛京北郊举行过“大阅”。
    更是对国家军事以及卫国将士极其重视,大阅自始至终按实战的要求进行。
    为此,皇太极还特意指出“凡临阵对敌,必整齐队伍,各依讯并驰而前。”并警告八旗官兵,大阅中凡贻误、敷衍塞责者绝不姑息,一定从重治罪。
    入关后,大阅规制日渐复杂,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演武宣威。
    此后,顺治、康熙等皇帝阅兵的记载不断出现在各类文献中。
    除了皇帝亲自参加的“大阅”外,“简阅”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
    董鄂瑾这么想着,情绪也跟着周遭紧张而蓄势待发的气氛,不自觉的严肃了些。
    之前一月锻炼的成不成,如今也就看着今日的效果了。
    九爷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备受瞩目,若今日没什么成效,定会被那些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的将领笑话。
    众将领都站在临时搭建好的高台上,看着下面自己的军队。
    每支队伍都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
    彩排开始。
    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依次按照往前的训练标准前进。
    没什么大问题,精神面貌也尚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直到九爷所带的那只队伍出来——
    众人才惊了眼!
    列队班长声音粗犷嘹亮,嗓音震天,听着便让人为之一振
    “稍息——!”
    “唰!”的一声,队伍格外的整齐划一。
    “立正——!!!”
    “啪!!”
    特质的军皮靴紧扣,响亮的一声,再加上他们如松般笔直的站姿,比起之前那些队伍,还没开始行进,这精神面貌的差距就瞬间显现出来了!
    而当“齐步走”的命令下达后,不一样的风姿,卓越的风采,当即抓住了众人的眼球!
    从未见过这般整齐的队伍。
    连走个路所有人的姿势都是一样的,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太恐怖了。
    像是一个人瞬间变成了上千人。
    这若是在战场上,光是让人瞧见便为之胆战心惊。
    这般整齐划一的步伐,即使到了拐弯处,也依然齐整,众人一直盯着,心中的震撼层层加大。
    直到队伍行进到将军们的高台中央,队伍长的下一个命令出口时,众人瞬间惊呆了!
    “正步走——!!”
    士兵们瞬间换了动作,“踏!”、“踏!”、“踏!”、“踏!”的向前行走。
    动作一致,胳膊举起的位置完全在同一水平线上,最重要的是——他们看不见的腿部居然也能踢得一样齐!!
    这是什么动作!?
    这是怎样的训练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可毫无疑问的,这支队伍太强悍了。
    没有打仗,没有比武,可在所有人心中,这个想法在不断的扩大。
    看台上的将军们目瞪口呆。
    刚开始还蔑视九爷的那些人,现在却对他不得不服。
    小霸王还是可以的啊……
    虽然这段时间名声臭,可他哪段时间名声不臭了?从小到大都臭着呢!
    但挡不住人家有真本事啊!!
    将军们的脸上实在是有些挂不住了。
    他们刚才还等着嘲笑九爷呢,如今却一脸的灰败,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
    然而,也有那些看九爷不顺眼,硬是撑着脸皮,不屑冷嗤的
    “九贝子,你这训练不符合朝廷规定吧?”
    “什么正步走?朝廷哪儿有这些!”
    他一说,其他心量狭窄的,也跟着嚷嚷“就是就是!你这是无视朝廷规矩!”
    “九爷,你就算是想要拔得头筹的出彩,也不能这般走极端啊!”
    “说的是啊!九爷,您怎么跟没行军打仗过的人一样呢?这种花把势上战场能干嘛?没用!!”
    此言一出,将军们被一个顽劣不堪的臭小子给比下去的心情瞬间好受了许多。
    可也有心里跟明镜儿一般的人。
    九爷既然能练,那就必定是得了皇上许可的。
    瞧瞧九爷办的那些个荒唐的事儿,哪个不是只在灰色地带擦个边儿?他是这满朝文武中,最会试探帝王底线的人。
    稳重有识的将军们心里琢磨着……没准儿过了今日,他们的队伍也要被训练成这样的了。
    那些说是“花把势”的人,也不过是口舌之争。
    刚才队伍走过来的时候,气势惊倒了在场所有人,而他们那些部下,也站在退场出看得直直的。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无比,这才是军人该有的精神风貌!
    九爷淡淡轻瞥着他们,心想,土鳖。
    爷队伍的口号还没上,枪也没给配,注目礼更没行,乐队也没奏上……
    就这就把你们惊得不行了?还一个个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等正式那天,爷的队伍会有多拉风,亮瞎你们所有人的狗眼!
    ……
    九爷带队回去后,将士们中就有人去皇上那儿告状了,但也有说真话的。
    皇上之前看过九爷带一队人到养心殿中专门示范,觉得就很不错,但没想到千人的队伍竟然这么震撼。
    当即决定命令所有军队都行这样的步伐。
    这可搞得十四爷头大了。
    还有不到七天就是万寿节了,这得是多大的训练量啊。
    即使是训得好,怕是也不及九爷这支队伍的十分之一。
    这可是九爷一手调教出来的狼崽子们啊,其他人真的没法比!
    ……
    九爷心中自然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计划的,且为了计划能完整执行,还跟专门写了流程跟皇上汇报,打好招呼。
    康熙爷觉得着实不错,就同意了。
    到了训练当天,九爷这支队伍就由九爷来带,而十四爷则是做总的汇报工作。
    至于狼崽子们梦寐以求的训练枪和诸多武器的使用……
    摸可以,训练在短短的时间内是来不及了,且也不需要。
    这就真是为了效果训练的假把式了。
    九爷将队伍训好,董鄂瑾来看过一回,觉得着实不错。
    虽然因为衣服的原因跟现代线条完美兵哥哥们没法比,但已然相当不错了。
    登场绝对是荷尔蒙爆棚,会引起所有少女尖叫。
    ……
    几日过后,汇报阅兵的日子,终于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年间,阅兵地点不固定,到了乾隆年间,阅兵地点基本固定,除了在南苑定期阅兵外,还在香山、西苑检阅御园护军将士,并在这两个地方各修建了一座用于阅兵的“阅武楼”。
    此外清代在卢沟桥、玉泉山、东安门外和德胜门外也举办过阅兵,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直到雍正以后,“大阅”制度更加完善、周密。
    乾隆三年更是明确规定“以后大阅,皆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定举行。”
    而此次的阅兵地点,则选在南苑。
    南苑位于京城南十公里处,原是元明清三朝皇帝出游狩猎的地方。
    自清代起,在此设阅兵场,皇帝每三年在此举行一次“大阅兵礼”。
    董鄂瑾因为是女人,便不能去现场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也看了彩排,尤其九爷如今这么神清气爽,满脸激动,兴致高昂的样子,她光是看着他的脸,也为他欣喜。
    而后帮他亲自换了衣服。
    清代甲胄分为明甲、暗甲、铁甲和绵甲等几种。
    前三种属于带甲片的铠甲;后一种则是布面甲,以缝制厚实的布质纤维层为里,表面缀有甲泡,用来阻挡敌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后期,铠甲逐渐以绵甲为主,它用缎布做表面,因此颜色较多。
    早期的八旗以红、白、橘黄、蓝为基本色,配上相互错开的四色镶边,组成八旗服色,并根据服色确定旗名。
    宜妃娘娘属于镶黄旗的人,如今九爷是在正蓝旗。
    穿上一身带着甲片的铠甲,军人的气质瞬间凸显了出来,当真是英姿飒爽。
    九爷臭美的亲了下媳妇儿,有凹了好几个造型,非要媳妇儿变着法的夸他英俊无人能敌后,美滋滋儿的潇洒走人了。
    董鄂瑾宠溺的笑笑。
    在如此温馨甜蜜的时刻,系统君突然发来提示。
    【叮咚!】
    【宿主在清朝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请注意加紧完成任务。】
    董鄂瑾诧异[我还有什么任务没完成吗?]
    可系统已然下线,徒留一片黑影。
    董鄂瑾皱眉。
    她最近都不败家了。
    因为董鄂玥身体孱弱,快死了,害原主的原主母王婉瑛也是……
    纳兰揆方虽然现在生活的很好,可他也为自己曾伤害过原主付出了代价。
    她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没完成的。
    该不会是……要助九爷登基吧?
    开什么玩笑!?
    她帮着九爷抱了这么长时间的四爷大腿!
    尤其——她家男人很不上进啊!!!
    ……
    每逢“大阅”,钦天监先择吉期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有关机构分头准备。
    首先是由“武备院”在阅兵举行地搭建御用营帐,营帐后设圆幄,以备皇帝小憩及更换甲胄用。
    阅兵的规模盛大,此次参加的共有两万人以上,所用器械旗纛、枪炮、金鼓、海螺等,数量极为可观。
    礼乐高声奏响。
    参加大阅的部队包括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人数众多。在武场正中,离一面大旗,作为军表。八旗将士左右分开,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列左边,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列右边,其他各部队依次排列。
    皇帝前往阅兵营地,兵部恭请皇帝更衣,去礼服,换盔甲。
    在内大臣、后扈大臣、总理演兵大臣、御前大臣、待卫、乾清门侍卫、满洲大学士、豹尾班侍卫、执纛仪卫、执盖仪卫导引下,自八旗左翼入,右翼出,再至中路,阅视一周,然后登上最高处的御用营帐,众大臣及侍卫在御帐周围环护。
    皇上开始讲话。
    康熙爷的声音中气十足,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国之兴衰,兵之士气所彰显,大阅为慑敌之势,振民之盛,显军之强。”
    康熙爷着重强调了大清国不仅要经常举行阅兵,更要格外注重武备,并重复提醒八旗训练的重要性。
    “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兵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预为整备,朕将亲阅焉。”
    将士们一个个站得笔直,眼神愈加坚定。
    皇上话毕,军乐再次高声奏响。
    “大阅”正式开始。
    兵部尚书上前跪请开操,角兵、螺兵走出队列,先吹响蒙古大角,然后随着角声,海螺依次吹响。
    司炮官引火发炮,三声炮响后,鼓声又起,八旗兵抬鹿角整队前进,鸣金止,排成一列。
    领队甲士挥红旗,枪炮齐鸣,鸣金,枪炮止。再击鼓鸣螺,队伍续进,挥红旗,再发枪炮,鸣金止,如此反复9次。到第10次时,枪炮长时间鸣放,约10分钟左右,鸣金3次,枪炮止。
    开鹿角为入门。
    首队是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的士兵依次出。
    ------题外话------
    ——
    今天晚上才发现昨晚章节又被系统君吃了段子,大概三百来字儿,大部分跟军事有关的情节全被删了。
    又改了别的段子,为避免联系不上后面的情节,宝宝可以再返回去看,订阅过的章节不会重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