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薨逝 4千字

      从几年前起就一直各种撺掇着他抱四爷大腿,也不知四爷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
    九爷撇撇嘴,斜眼儿看媳妇儿,很不爽。
    “你可是爷的媳妇儿,怎么处处夸四哥呢!?他好些事儿还不是爷帮他摆平的!你要崇拜也该崇拜爷才是!!”
    董鄂瑾笑笑,捏捏他吃醋的脸“崇拜你啊!”
    “嗯呢~”
    “那咱们家早喝西北风去了!”
    董鄂瑾轻笑着起身,不跟自家醋坛子再继续纠缠。
    九爷立马追上去,辩驳“咱家论败家,还不知道谁第一呢!”
    “有您在,我可排不上号!”
    “切!也不知道是谁,最近男女通杀,不仅在‘京中男人们最想娶的女人’中排第一,就连女人最想嫁的男人中,你也乱入的排了第一!”
    九爷很不爽。
    心情超级不美丽。
    原来第一是他的!!
    可自打他每月一两银子的经济实力被传出去以后,瞬间跌到了第二位。
    这帮势力的女人!!
    钱可以再赚,像老子这样的颜,还能塞回去重生吗?!
    真是没眼光儿!
    不过也不算是,毕竟他可是最有眼光的一个才选中了他媳妇儿啊!!
    ……
    太后病重,胤祺侍奉左右,并劝慰皇上“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
    康熙爷很是感动“我在,尔何可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正值议论建储之时,似乎只要得圣宠的皇子都有了可能,这样的“代行”,更让人揣测万分。
    尤其之前,五皇子胤祺还奉命与内大臣马尔塞往奠故大学士李光地茶酒,并带去赐银千两。
    再四个月前,镇国公吞珠病故,皇上赐鞍马、散马各两套,白银两千两,也是遣胤祺送往的。
    五皇子的德行瞬间被宣扬到了一个度。
    在此紧张的情形之下,大学士王掞、御史陈嘉猷等上疏请求皇上确定建储。?
    可似乎那日的长谈又只是一个苗头,是皇上为了抛砖引玉而已,想要听他们更多的意见,故此,再有人尚书,都被皇上以“皇太后不豫”拒绝了。
    ……
    一个月后,在最严寒的冬天,在紫禁城内活了数十春秋,最高贵雍容的女人去世了。
    高寿七十七岁薨逝。
    皇上一直都很孝顺这位对他多有照顾的皇额娘,虽不是她的亲子,却常常感佩。
    仁宪皇太后病重时,皇上亦因立储之事心力交瘁,头眩足肿不能行,却仍以帕裹足至宁寿宫亲奉汤药。
    皇太后昏迷之际,皇上甚至跪于床下,捧太后手呼曰“母后,儿臣在此!”
    此时,皇太后的身体极弱,已经不能说话了,她一手握着皇儿康熙帝的手,久久望着他,嫡母眼神里充满了生命最后一刻,对于康熙帝无限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十二月初六晚,皇太后走完了七十七年的人生之路。
    丙戌,太后崩,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以尽哀思,不亚于孝庄之亡。
    割辫原仅用于帝丧,可见皇上重视程度。
    时有臣子迎上意,以孝康后升祔以久不宜迁动,而欲以孝惠后、孝康后神主并尊祔于庙,大学士王掞却道“陛下圣孝格天,曩时太皇太后祔庙,不以跻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跻孝惠上乎?”
    然,被皇上果斥之,令改正,以嫡母神主加于生母之上。
    从十二月初四日孝惠去世的前两天,直至正月初三的一个月里,皇上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
    十二月十五日,他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
    往事历历,物在人去,康熙帝悲不自胜,还未开始读祭文,已痛哭失声,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
    皇太后病逝,康熙爷悲痛之下,亦病了,这一病就病了七十余日,脚面浮肿,不能站立。
    董鄂瑾站在福晋队伍中,双目微微含泪。
    她不是一个轻易动情的人,可能是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愈发的少,更是她怕她走后,九爷早晚有一天,也会有这样众人哀嚎哭泣送行的场面……
    突然觉得她看不到那样的情境了,也挺好的。
    若是她先死了还好,若是九爷先死了……她会受不了那样的场面。
    康熙爷的悲恸看在所有人眼里。
    这位帝王是真心的孝顺他这位皇额娘,不是作假,为了装皇帝的孝顺之名的。
    董鄂瑾临走之际,为了帮九爷最后一把,把雍正登基前的所有历史,包括哪些犄角旮旯的非常细的史实都看了遍。
    便更能体会到皇上此时的哀恸。
    皇太后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了皇室中的最后一个长辈。
    康熙帝出生后三个月便有了这位嫡母,直到他去世前五年,才与嫡母诀别。
    在康熙帝六十二年的皇帝生涯中,共有五十七年嫡母健在,这也是中外罕见的。
    可想而知,他们母子的感情有多好。
    他们和睦相处,感情深重,康熙帝甚至由衷地发出“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的哀叹。
    谁都能感受到,康熙帝虽然年近古稀,儿孙满堂,但仍然渴望被人真诚地关心、爱护,而孝惠作为嫡母对皇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康熙帝周围包括嫔妃在内的其他人,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嫡母的离去,为康熙帝生命最后的五年,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缺憾。
    他才哭的这般伤心难过。
    而仁宪皇太后也确实是个典范。
    如今皇上已经谥为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当她来到紫禁城时,年龄还不到十四岁,比康熙皇帝玄烨年长十三岁。康熙皇帝十岁时,母亲佟佳氏病故,玄烨心目中除祖母孝庄文皇后以外,嫡母孝惠章皇后自然更加重要。
    孝惠章皇后对孝庄文皇后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激之情,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后来,孝惠章皇后虽然成了皇太后,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对孝庄文皇后极尽孝敬,以致雍正皇帝即位后,也曾举出孝惠章皇后的例子来要求诸母妃像她平时对待孝庄文皇后那样,对待自己的生母孝恭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七十七岁的一生中,有六十四年是在皇宫中度过。她虽然身居深宫,但不干涉朝廷政事。康熙帝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在清朝历史上,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这是第一次,以后也没有过,仅此一次。?
    这充分表明了他们祖孙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这反映了他们的和睦相处,让世人刮目相看。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们三代皇后之间的亲密和和谐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个典范。
    尤其,当年太皇太后孝庄去世,对于康熙皇帝与皇太后孝惠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熙帝众多家庭成员中,因太皇太后之辞世所承受的痛苦,莫过于他与嫡母孝惠章皇后俩人。
    孝惠章皇后昼夜守候在婆婆孝庄的梓宫前,不愿离去。
    康熙皇帝曾对大臣们讲道“皇太后圣躬素弱,近者太皇太后病笃,朝夕奉侍,慈颜瘦减。又因太皇太后上宾,悲哀过基,昼夜不离梓宫,饮食不御,愈加羸弱。当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朕见皇太后慈颜羸弱,力为劝慰,皇太后不允。尔诸王、大臣俱系骨肉至戚,应公同奏劝。又诸王妃、郡主等与哀时,皇太后恸哭几至仆地,谅众所共睹,而无有进前劝慰者,今已三日矣。若此时漠不关切,将来宁不靦颜耶?”
    这番话说明了康熙帝对嫡母的倍加关心。
    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康熙帝数日滴水不进,大臣们反复奏请,乞求他“暂离丧次”,“少为休息”,但都无济于事。
    同在守灵的孝惠章皇后,也为皇儿的健康担忧,她知道,此时让皇儿离开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她再三劝他吃点东西。
    康熙帝理解嫡母的心意,免啜少许,究不能下咽。
    此时,孝惠章皇后成为康熙帝尊敬的唯一长辈了。
    甚至,康熙帝还十分信任孝惠章皇后。
    一废太子期间,康熙帝指责皇长子胤褆“皇长子胤褆行止甚暴戾无耻,并不念及父母兄弟,杀人害人,毫无顾忌,任意妄为。朕在宫中,伊何能为。倘朕躬在外,伊或挟一不堪太监,指称皇太后懿旨,或朕密旨肆行杀人,猖狂妄动,诸阿哥皆兄弟也,称有旨意,谁敢拦阻,关系甚大。”
    由此可见,孝庄文皇后之后,孝惠章皇后在宫中备受尊崇,她的懿旨可以与皇帝的谕旨相提并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慑力。
    这位慈祥的老太太,终究是为大清王朝做出了许多贡献。
    若她为太后,可能做不到这个程度。
    众皇子还在陪着皇上轮番守灵。
    福晋和命妇臣子们回府。
    ……
    二月底,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三月初,上大行皇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康熙帝手书谕旨,予以驳斥。
    四月中旬,葬孝惠章皇后于孝东陵。
    康熙帝在圜丘祭拜,祭拜完成之后,康熙命胤祉行礼。
    ……
    一年一年,来的是这样快。
    小时候从不觉得,但成人以后,尤其是成家生了孩子以后,觉得时光飞逝一般,让人忆之愕然。
    董鄂瑾经过孝惠章皇后薨逝一事,更觉生命之珍贵。
    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为嫁人做点儿什么。
    而她最能做到,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是败家了。
    可正值皇太后薨逝之际,不好在京城传出此类奢靡荒唐的名声,于九爷不利。
    于是董鄂瑾就专门戴了帷帽,瞬移去了其他富庶的省。
    以每日二十万两为限,使劲儿败家。
    主要是怕她去现代以后,她家的败家爷们儿和败家熊孩子没银子花。
    特意往府里存了好些瓷器字画等古董,看着不显眼,随便拎出来一个便是天价的极品货。
    甚至还打算铸造一座纯金打造的厚实的墙。
    原本,她是打算把府内的柱子都给换了,里面全部换成实打实的金子,外面看着与平常无异。
    可仔细考虑了下,大换九爷府有些太引人注目。
    尤其九爷设计的城堡房子很精致,她也不想打破他的心血,就又买了套宅子,还是在外省买的,暗暗装修。
    想着,如果九爷在她走后没跟四爷搞好关系被四爷追杀的话,狡兔有三窟,她多准备几个,好让他们这辈子都肆意潇洒,即使是在逃亡的过程中,也跟全国旅游似的。
    尤其雍正皇帝还这么忙,想必她爷们儿这么狡猾的性格,他派人追个十年都追不到,也就懒得追了。
    再说,雍正登基后不是才活了十三年吗?
    只要九爷能拖个十四年,就算是赢了!
    毕竟乾隆一上位,为了缓和雍正带来的吏治创伤,十分宽厚。
    很多在雍正朝大逆不道的人都赦免了。
    只要九爷不作,只逃,不冒泡,相信即使混到最差的程度了,挨到乾隆时期,也定会被赦免,然后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董鄂瑾将所有能想到的可能都做了挽救计划,而且每种情况涉及不下十条方案。
    绝对能保证他们以后的安全。
    做完了这些,董鄂瑾心中的焦虑骤然少了许多。
    这些日子都安安分分的呆在家中悠闲的养生。
    可焦虑的人就变成九爷了……
    由于他发觉败家败的真快要没钱了,于是最近开始攒银子。
    尤其是在最近瞧着媳妇儿经常买些没用的东西回来后,臣媳妇儿不注意,顺手就给卖了,然后卖完的钱,买了好几家商业铺。
    他媳妇儿真是太没有经商头脑了,古董放着固然能升值,可卖古董本身就给人感觉落魄了才敢的事儿。
    尤其……古董升值可没经商赚钱快啊!!
    索性他媳妇儿最近经常出门,也没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