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张济计赚胡昭

      每一次大战之后,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抚恤和对有功将士的奖赏。
    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金钱啊,府邸啊,美女啊什么的,张济从袁术那里俘虏过来的大量后妃和宫女,正好就派上了用场。
    这些女人,上一次被张济封赏给了有功将士一部分,所剩还多着呢。
    平时无战事的时候,就得先养着这些女人啊。
    当然,这些女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会被安排一些刺绣的活,算是给她们一份工作。
    抚恤和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就属于内政了。
    眼下张济麾下的内政人才颇多,加之张济的治下不算太大,倒也不需要他这个主公过于操心了。
    张济凯旋回来之后,立即就收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胡纂接受了张济的招揽。
    胡纂是胡昭的儿子,而且是独子。
    胡昭一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夭折,只剩下胡纂一个人。
    所以,胡纂是胡昭的心头肉,胡纂接受张济的招揽,认张济为主,胡昭还能淡定吗?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这话用在胡昭父子身上是不妥的。
    胡昭是天下名士,就连狂悖不已的祢衡对他都是推崇之极,但胡昭的儿子胡纂却是十分普通,并无出色的才华。
    历史上,胡纂是在魏国任职的,但因为才华不够,只是做到了郎中之职。
    胡昭,今年三十七岁,胡纂今年才十六岁。
    所以,与其说胡纂是接受了张济的招揽,倒不如说,胡纂是被张济忽悠过来的。
    当初,张济听说胡昭难以招揽,就给祢衡出了一个主意,让祢衡从胡昭的儿子胡纂身上下手。
    祢衡是个聪明人,立即就领会了张济的意思,派人调查胡纂的情况来。
    少年皆风流,胡纂才十六岁,自然也是如此。
    胡昭家在颍川,当时颍川清香楼有一个头牌名叫灵云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胡纂对她是喜欢之极,成为那里的常客。
    胡纂有心将灵云纳为妾,但胡昭岂能同意自己的儿子弄一个妓女回家,不答应。
    祢衡的计策就是从灵云身上下手,派人找到她,说是宛城的聚香园欲以高价聘请她前往,而且,骠骑将军张济也答应,可以为灵云改成良人的身份。
    那个时候,能落入青楼这一行的,没有一个是主动的,或者是欠债被卖,或者是家中出事被打入青楼等等。
    这灵云原本也是官家小姐,因她父亲得罪了曹操的心腹董昭,被诽谤以私通袁绍的罪名,累及满门。
    家中男子全都被杀,女子都被打入青楼,却又分散各地,灵云是在颍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惩治的人,自然等于是天子惩治的人。
    所以,要把灵云改为良人,等于是跟曹操作对,也等于是跟天子作对。
    换做别的诸侯,绝对不值得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女人如此。
    可祢衡看中了这一点,不走寻常路,就从这个灵云下手。
    得罪了曹操怕什么,得罪了天子怕什么,曹操从天子处都请了圣旨,五路讨伐张济,张济跟曹操还需要客气嘛。
    灵云当然是一百个情愿,良人啊,那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当然,祢衡不是白帮灵云的,给了她一个任务,那就是把胡纂给拐过来。
    若是灵云能够成功,且说服胡纂投效张济,张济还开出一个条件,让张济麾下谋士李儒认她为义女。
    认一个青楼女子为义女,天下士人估计没人会这么做,但李儒自认名声已经臭了,也不在乎多臭一点,便主动请缨。
    灵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更是轻易就劝动了胡纂,二人在祢衡派出人的接应下,离开颍川,来到了宛城。
    张济大军凯旋之后,张济亲自安排了李儒认义女的议事,并给胡纂一个主簿的官职,留在了身边。
    然后,张济让胡纂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胡昭。
    意思是这样的,袁绍和曹操都曾经招揽过胡昭,却都被胡昭给婉言拒绝了。但现在,胡纂在张济处为官了。
    张济跟曹操之仇,可谓不共戴天。
    若是以前,估计曹操顾忌着胡昭的名声,不敢把他怎么样。
    但现在呢,曹昂、曹安民都死于张济之手,此番五路诸侯讨伐又败阵而归,曹操绝对是把张济恨之入骨。
    若一旦听说,胡昭之子胡纂在张济麾下,他岂能饶得了胡昭呢。
    颍川是曹操的治下,曹操若想杀胡昭,简直太简单了。
    天下之人,没有不怕死的。
    胡昭之所以敢拒绝袁绍和曹操的招揽,是因为他心里明白,他的拒绝会让袁绍和曹操没面子,但袁绍和曹操碍于他的名声,绝对不敢对他下毒手,反倒还要装作更加尊重的样子,做给其他的士人看的。
    可目前的情况,的确如胡纂在信中所说,曹操跟张济的仇怨太大,说不定真的会一时冲动之下,将胡家的人都杀了。
    胡昭接到胡纂的书信之后,怒极,狂骂几声逆子不孝,却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夜鹰卫早就准备妥当了,在得知胡昭准备听从胡纂的意见,南下宛城之后,就开始帮忙了,使得胡昭顺利南下。
    没几天,胡昭一家失踪的消息就被曹操知道了,他大怒之极,立即让人盘查各路隘口,看胡昭到底是去了哪里。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胡昭南下去了宛城,而且已经是进入南阳境内了。
    曹操心里的那个气啊,距离那么近,他的治下,胡昭竟然拒绝他的招募。
    张济那么远,胡昭竟然背井离乡,前往宛城,效忠张济。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胡昭带来的士人效应。
    万一,颍川的其他人才,都学胡昭,纷纷南下,其他诸侯治下的人才,也如此涌向张济的治下。
    日久之后,天下诸侯,还有谁能制得住张济啊。
    西凉和关中之地,曹操越发觉得时间紧张了,他必须要马上拿下这两处地方,以为自己的后退之路。
    这个时候,中原消停的时候,袁绍跟刘备的北方争霸之战,也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