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阴神大成

      西湖剑派,无逸岛。
    静室内,一名灰袍男子缓缓睁开双眼,低声沉吟道:
    “三载悠悠陌上尘,十年业业梦中身。
    斩却魔劫束心念,一片赤诚向乾坤。”(时间有限,后面两句没照格律写,韵脚也是新韵,大家多担待,以后就不解释了)
    “坤”字尾音在静室内沉沉回荡,灰袍男子方才睁开的双眼却又慢慢合拢,端坐的身体也仿佛被瞬间抽掉魂魄,失去了精气神。
    现下若有其他修道之人在此,就会知道,此刻那具身体中确实是没有神魂的。
    于无谓的阴神在头顶上盘旋了两圈,那种无拘无束,仿佛摆脱尘世枷锁的感觉着实令人心醉神迷。
    “难怪世人无不寻求长生超脱,这还只是刚刚踏入修行门槛,阴神出窍罢了,若是真正的步虚修士,羽化蜕凡,又该是何等的畅快?长生真人,劫法宗师,地仙大能,又该如何?”
    尽管阴神出窍让人沉醉,于无谓还是很快回归了肉身。因为他知道,阴神出窍并非真正的超脱,在修行的道路上,他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
    而且,在通神境界,阴神出窍限制很大,比如说畏惧阳光,害怕风雷,孱弱的阴神甚至不能靠近那些血气旺盛的壮年之人。
    从这方面来说,通神后期虽然号称阴神大成,但这阴神出窍以后,其实和那些新生的鬼物没什么两样。
    当然,毕竟是晋升到了通神神后期,于无谓现在的修为相比通神中期真灵显化的时候,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其中提升最明显的就是神魂强度和法力总量。
    不过由于于无谓主修符法,对自身法力总量不甚看中,神魂又有混沌阴阳符护佑,因此修为提升之后,对他实力影响最大的,反倒是由于阴神层次提高而附带提升的身体素质。
    当然,还有一些潜在的好处,比如阴神出游,或者阴神施法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会派上不小的用场。
    “嗡嗡嗡。”低沉而平稳的门轴转动声音响起,静室外打盹的小书童慌忙睁开眼睛,一个身姿修长的灰袍年轻人出现在小道通的面前。
    小书童赶紧起身行礼道:“于师叔,你出关了。”
    于无谓微笑着对小书童点点头,道:“明玉,我闭关的这段时间里,外面可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明玉揉了揉还有些迷糊的眼睛,想了一会儿,道:“我没有听说。不过前日李师叔曾经前来拜访,得知于师叔仍在闭关后,她便离开了。李师叔留下话,请于师叔出关后到她那里一聚。”
    于无谓点点头:“我知道了。”
    离开自己住处,于无谓架起紫气,朝着无逸岛的西北方向飞去。
    小书童明玉或许有不止一个李师叔,但在这西湖剑派中,于无谓认识的李姓修士,便只得李青竹一人而已。
    山河仙府一战中,九迎风在最后关头赶到,唤出巫神投影,最终扭转战局。
    可惜的是,由于西湖剑派的援军被寂妙魔宗阻拦,玄门众修最后还是没能留下太素魔君,甚至连墨染尘、陈季和鬼铃子都被他带着逃走了。
    于无谓等人在此战中受伤严重,尤其是几个骊山派的通神弟子,被魔意浸染很深,因此天真邀请众修到西湖剑派休养。于无谓脚下这座无逸岛,正是天真的洞府所在。
    当时在山河仙府一起对抗太素魔君的修士,除了九迎风,全都接受了天真的邀请。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于无谓先是哑然失笑,旋即神色又凝重起来。
    众修当中,九迎风自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前往西湖剑派的,除此之外,另一个有意见的,便是天轩阁的天才弟子归海。
    当时归海道:“我才不去酸书生那里听酸诗!”然后他转过头,满含期待地对李青竹道:“表姐,我们天轩阁离这里也不远,不如你跟我一起回天轩阁吧,正好母亲她也很想你。”
    李青竹却摇了摇头道:“我要对跟我一起出来的师弟师妹们负责,天真道友,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了。”然后向着天真盈盈一礼。
    归海闻言,脸上先是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接着似乎又像鼓起了莫大勇气一般,对着天真嘟囔道:“那我也去,书生……道友,麻烦你照顾了。”
    见状,于无谓和天真等人均是哭笑不得,只不过于无谓是在心里,天真却是完全展露了出来。不过他自然也不会和归海过多计较,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归海天真两人一路斗嘴打闹却是难以避免了。
    于无谓西北大派出身,这些年又在外游历,见识并不算差,但到了西湖剑派之后,他才总算见识到了什么是传承数十劫的圣地门阀。
    不论是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还是珍奇异兽、英才俊彦,西湖剑派都要胜过回风观无数倍。想来若论规模气势的话,整个归元界中,都无能出其右者。
    或许只有传说中,失落的巫族地上神城才能与之相比拟。
    西湖剑派家大业大,天真在西湖剑派的地位也有些出乎于无谓意料,不仅前来营救众人的西湖剑派冯姓剑仙也对他颇为客气,在宗门内他甚至还能独占一座岛屿。
    要知道,西湖纵横数百里,这些岛屿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水中洲陆,论面积的话,几乎可以凡间的那些名都大邑相比拟。
    于无谓从归海那里了解到,西湖剑派内,即使是步虚上阶的修士,也有不少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岛屿。
    再想想自家宗门,哪怕是师祖玄真元君,也仅仅能独占一个小山头而已。
    两相比较,于无谓很是感慨,但他并未就此颓丧自卑,胸中反倒因而生出一股豪气来。
    “他年若能解决混沌阴阳符的隐患,我定当努力修行,于道途上不断前进,将回风观的修行法门推衍完整,使之不弱于当世任何一家宗门。”
    想当初,初代祖师建立回风观时,修为不过还丹,典籍仅有三两本丹经,宗门驻地更是灵气稀薄,只得一个山头罢了。
    而经过三十多代弟子的不懈努力,回风观如今已是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宗门,与初创时的窘迫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