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招婿风波

      田假的日子,过的懒散而平静。
    武顺似乎不太愿意读书,假期里也没找过李木请教学问。
    武柔还小,只有十岁,整天贪玩儿,自然也不会找李木探讨什么学问问题。
    倒是如意动不动来请教一些学问上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还颇有些深度,可见是认真读书了。
    当然,借着请教学问的机会,来要烟抽,顺便要几块糖的事儿,也是难免的。
    其实李木也喜欢这个小丫头来跟他讨糖吃,看着她高兴的样子,他的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
    她再聪明,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而已,还是个孩子嘛。
    一天没有其他事儿,李木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练习毛笔字和读书。
    《论语》已经能够全部背诵下来,现在开始背诵《孝经》。繁体字已经认得差不多了,只是写起来有的还不熟练,但也一天天进步。
    最让他高兴的是,折扇已经悄悄做出来了。
    做了两把,一把是纸面的,一把是绢面的。
    在粘贴之前,李木叫冯高云把《凉州词》给写在纸扇面上,又叫他在绢扇面上画了一幅山水画。
    冯高云虽然心里疑惑用来干什么,但李木没说,他也就没好意思问。
    扇柄和扇骨是李木叫府里的木匠给做的,用竹子加工而成。
    最后李木悄悄地组装起来,效果还很不错。
    李木并没有急着把扇子拿出来,他准备等天气凉一些的时候,再找杨夫人谈此事。
    拿出来早了,杨夫人要是想今年就上马,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士大夫之家也好,官宦之家也好,虽然瞧不起商人,但是他们并不是瞧不起钱。
    他们虽然有土地和俸禄,但是光靠这些,想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多数官宦、士大夫家,甚至皇亲国戚,也都做生意。
    大唐的盐铁并不实行国家专卖制度,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垄断。
    象盐、铁、茶叶、香料这样的战略物资,和一些高利润行业,许多都被一些大家族控制。
    即使五姓七望那样的大家族,虽然门第高贵,也自诩清高,但他们的许多财富,甚至多数财富,还是来自于经商收入。
    只是他们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由家里的族人和下人出面经营而已。
    士族大家都经商,何况庶族出身的武士彟本身就是商人出身呢。
    没有人会嫌钱多,所以,杨夫人也不会拒绝扇子这样的赚钱项目。
    外面传来脚步声,从窗户一看,武元庆来了。
    李木急忙收起扇子,假装看书。
    武元庆、武元爽不时到这里走走,问一些是否缺什么东西,小环伺候的好不好之类的话。
    武元庆照例客气一番,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离去。
    李木也不以为意,就接着看书。
    武元庆回到自己屋里,武元爽和堂兄武惟良已经在这里等候。
    “跟他说了吗?”
    武惟良问道。
    “二郎,我觉得还是不说为好,就没跟他提起。万一他不同意,此事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武惟良在他家里排行老二,所以武元庆叫他二郎。
    “大郎说的有理,依我看,还是先到许家那里说一下,若是许家同意,再找媒人前去提亲也不晚。李木孤身一人,能入赘到许家,也是他的福气。”
    “既然如此,就先到许家去说一下。这个李木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目前跟夫人那里亲近,又是三个小姐的先生,跟我们不远不近,不冷不淡的。夫人又极力笼络他,终不能为我所用。”
    武惟良分析道。
    “对,叫他到许家去,免得他跟那孤儿寡母的合伙儿威胁咱们兄弟。”
    “只是不知道许文宝是否愿意?”
    “这个大郎不必担心,前几天许文宝还曾经跟我打听过李木呢。”
    “他怎么会想起打听李木来了?”
    “想来是他家的厨子回去说的吧?或者李木的诗名传到了他家,那个许云月诗才也很不错啊。”
    三兄弟在屋里议论,却没注意到外面窗下正有一个人偷听。
    此人就是武柔。
    武柔虽小,但很机灵,悄悄挪动脚步,过了窗户才站起来,向自己房中跑去。
    “大姐,二姐,不好啦。”
    一见到武顺和如意,武柔就喊了起来。
    “怎么了?武柔,有话慢慢说。”
    如意问道。
    “我刚刚听到大郎、二郎他们议论,要把先生入赘到许家去。”
    于是武柔就把偷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入赘就入赘呗,云月姐姐也很好啊。嫁给先生,两人倒是天生一对儿。”
    武顺不假思索道。
    “不对,这里面有名堂,我们不能叫先生到许家去。”
    如意突然说道。
    “二姐说得对,先生到了许家,就没人给咱们讲脑筋急转弯儿了。”
    武柔给出了理由。
    “先生到了许家,就不能再教我们。大郎、二郎他们,就是不想让先生帮助我们,走,跟母亲说去。”
    如意说着起身,两姐妹跟上,就去找杨夫人,说了事情经过。
    “呵呵,他们倒是处心积虑,算的好账。此举名正言顺,倒也有些高明之处。你们愿意先生走吗?”
    杨夫人立刻明白了武家兄弟的用意。
    “自然不愿意。”
    “你们不是跟云月很好嘛,就去找云月,跟她说说先生的事情。”
    “先生的事情?母亲,去了说什么?”
    “说先生的坏话啊。先生若不是好人,许家还会让先生入赘吗?”
    “自然不会,只是先生不坏啊,说他什么坏话呢?似乎有损先生清名啊。”
    武顺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这样做。
    “唉,如意,你可明白我为何叫你们这样做?”
    “先生如果是坏人,许家就会以为大郎、二郎欺骗他们,故意把坏人入赘他家,就会恨大郎、二郎。以后大郎、二郎他们再在许家那里说话,就没人相信。”
    “嗯,事不宜迟,这就去吧。”
    “去了怎么说?”
    “随便说。总之把先生说的越坏越好。咱们跟许家有交情,你们又是先生的学生,说什么许家都会相信。”
    “好,我们这就去找云月姐姐。”
    仍是如意带头,就出府向许家走去。
    “先生给咱们糖吃,又给咱们讲脑筋急转弯儿,我说不出来先生哪里坏啊。”
    这可叫武柔为难了。
    “这个,啊,人说老大憨,老二奸,家家出个坏老三。我也觉得先生没什么不好,如意,还是你来说吧。”
    武顺也觉得自己开不了口。
    “好,我说就我说,到时候你们看我的。”
    武如意可是不在乎,她确实觉得先生有时候很快坏。
    比如,明明有香烟,却两天才给自己一支。
    明明有糖,一回只给自己几块,还总说没有了……。
    这样的人,难道不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