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彼此敌对的势力,没有哪一方是正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利益与生存。
    作为冒险家的玩家们,也一直承担的是“棋子”“工具”的定位,被人忽悠着成为一把刀子。
    而作为主角们亲手宰了的使徒们,表面上与世无争,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因为生存,仍然是会有冲突。
    这次作为主角的希洛克便是如此。
    生长于无形世界珠雅罗帕的她,只有在温暖的地方才能行动。
    后来因意外来到魔界,又被转移到阿拉德大陆上,阴冷黑暗的悲鸣洞穴。
    感受不到光与温暖的她精神开始崩溃。
    被击败假死,又被复活。
    到如今,又与冒险家,以及地面上人类帝国势力起冲突,开启这一场战斗。
    但这次的战斗和以往不太一样。
    李少杰和吕秋儿结合着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开始对副本进行剖析。
    按照游戏流程来说。
    冒险家通过天空之城,来到打开【破坏之门】,来到【苦难之境】,这个时候,尚且是物理现实世界,但种种暗示已经种下。
    通关的副本叫做【记忆的碎片】以及【痛苦之境】。
    来到【苦难之境】的深层后,是【幻影之城】与【无形之门】。
    无形之门中的怪物为一黑一白,慈悲之维塔,公义之奈克斯。
    维塔是深渊中绽放的动荡之【生】,是深渊中消逝的绝望之【死】。
    奈克斯是深渊中绽放的动荡之【死】,是深渊中消逝的绝望之【生】。
    两者是无形空间的生与死的管理者,同根同源,同为一体,却无法共存,无法交融。
    代表的便是一黑一白的死神形象。
    活着是永远无法到达的真实,死亡是苦苦哀求的解脱彼岸。
    而这两个形象,便是弗洛伊德本能体系中所提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
    【人最基本的欲望是两种,一种是求生,一种是求死】
    求生是面对恐惧极力挣扎的表现,求死则是人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追求返回无机的本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除紧张与恐惧,回归永恒的平静。
    而经历过一次的希洛克,自然在这次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爱欲”与“死欲”。
    生本能与死本能都是极为强大的力量。
    此时,整个心理世界的基本逻辑构建完成。
    【逃避】与【心理的防御机制】!
    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到希洛克的内心世界。
    也就是攻坚流程的第二阶段。
    这第二流程,信息量其实很大。
    无论是从名字,背景,设定,乃至游戏内的形象设计,图像,画面。
    很多暗示都非常的隐晦。
    地图开始变得类似于精神世界的“混沌”与“虚无”。
    二阶段的攻略一共分为三层。
    表层,中层,以及深层。
    对应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
    【潜意识:本我】
    【前意识:自我】
    【意识:超我】
    非常贴合古典精神分析学。
    二阶段第一关,表层的四个副本,叫做【无形之棺】,对应的便是潜意识的本我,这里、没有任何约束,无理性,原始而冲动,唯一的追求是满足。
    这只是最外层。
    接下来,来到第二层,前意识,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一种认知,也是个体对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简单的例子。
    周边的人都觉得我是个有趣的人,我对这个设定也不排斥。
    那么,自然就会开始扮演这个角色。
    每个人都是这样。
    比如,周围的人觉得你应该是个特别喜欢玩游戏的网瘾少年。
    但你其实没有别人想的那么网瘾,但因为你对这种设定并不排斥,所以会开始自称网瘾少年,无形之中,行为上也会开始偏向网瘾少年。
    摆烂啊,跟风啊,或者讨好型人格啊什么的,虽然严格讲并不是一码事儿,但多少是和这个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这便是荣格所提出的四种人格系统原型之一。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有好有坏的,好的地方很好,坏的地方很危险。
    而出现在前意识之中的希洛克,形象是一个成年女人的x感形象,这便是世人对原本无形之物希洛克的一种认知。
    我觉得你应该就是这个形象。
    而希洛克本身也不排斥这个形象,于是愿意扮演这个形象。
    于是,这便是无形之希洛克的自我,也是她的人格面具。
    但要知道,人格面具往往不是真正的我。
    前意识自我,也正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个门卫,压抑住潜意识之中不好的东西,允许一小部分能被接受的潜意识进入意识之中。
    比如憎恨,嫉妒,怨恨等等。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待我是善良的,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邪恶的,这便是前意识发挥作用,在压制潜意识中不好的东西。
    可一旦潜意识力量爆发,做出“极为冲动”的选择,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情。
    比如,明明是个不错的人,怎么就做出了这么可怖的事情?这简直是个恶魔。
    而想要看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