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逛街

      明月在古代的生活 作者:舞红叶

    第三十五章 逛街

    明月在古代的生活 作者:舞红叶

    第三十五章 逛街

    车老板见状,坐在车辕子上吆喝了一声:“各位坐稳,要起行喽。”一嗓子嘹亮的喊出来,骡车徐徐的启动了。

    明月还是头一回坐车出门。

    她只略一想就明白这车应该是专门在年节用来载客的车。

    只要花上几十文便可到达京里,方便而实用。

    由于走的是进京里的大路,路上并不十分颠簸。

    不过速度也不是特别快。

    一直行了将近一个时辰,她在车上快要睡着的时候,忽然感觉骡车的速度慢了下来。

    伸手把车上的棉布帘子撩开一角,向外望去时。

    只见前面一座高高耸立气势恢宏的城门口展现在眼前,三座瓮城的门楼开通了三个入城的入口,中间主门一条御道,要进城的车架都排着队在三个城门口等待入城,原来骡车是要进城才慢了下来。

    这就是最繁华时期的古开封城?

    她望着那大气而恢宏的城门不由出了阵子神。

    不多时随着前面的车架移动,骡车逐渐驶近其中一个城门口。

    在城门税官处交了税后车老板一声吆喝,甩动了鞭子加快把车赶过了朝阳门的城门,进入城里。

    在一条颇为热闹的街市上母女两个下了车。

    只见街市两边有专门摆着茶摊子的供路人歇脚解渴,担着担子的小商贩在街市上往来,路上往来行人络绎不绝,酒肆食铺里的伙计都站在门口眼明手快地招呼着要进门的客人,街上偶尔有顶软轿行过,行人自觉都闪避开来。

    夏氏首先带着女儿去了一家绣纺。

    在柜上交了绣好的一批绣品,柜上一个年轻女子仔细看过每幅绣品后,带着笑递上一个荷囊,里面是不到两贯的铜钱。

    夏氏接过银钱,却不再提想再接下绣品的话头。

    转身想离开时,那年轻女子笑了,问道:“夫人可是觉得我们这绣坊给的价钱低了?有点不满意,所以不愿再接绣活了?其实我们给坊里的绣娘比这个价只低不会再高了,这个还是看在夫人会些别人没有的花样子才给的价呢。”

    “不是,眼下要过年了,想歇一歇,等到年后再来接绣活。”

    夏氏和善地冲那个女子笑了笑,解释了一句后带着女儿出了门。

    明月虽有点疑惑她娘为何不再接绣品,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眼下她们母子不富裕,但她仍不想为着这点银钱累到夏氏。

    夏氏牵着她的小手在街上慢慢的逛着。

    一边开了口跟女儿说着:“你舅舅往年到了年下,都会置办不少的年货送进府里面。虽说是打着送给吕府的幌子,不过娘每年还都会分到一些的,那毕竟是我的娘家兄弟送过来的。所以暂时咱家还不急须用银子。再说,若是按着府里的规矩,娘是不能把绣品卖出去赚银钱的,总靠这个也不是办法。”

    “舅舅?我见过吗?还有外公家也住在京里?自那场病后,我有些事好像都不记得了,不过近几个月咱家也没有亲戚来走动,难道他住得远?”

    明月试探着把话问出口。

    “以往你都病着,年纪又小,哪里有许多事好记的?”

    夏氏闻言笑了,“以前娘与你提过你外公家的事,大概你全忘记了,你外公不住在京里,住得离京有点远,走水路加上旱路,快的话至少也要十几日,住在兴元府的泸州,你舅舅也住那里,因常年在外贩卖草药,已有几年未曾见过他了,说起来还是你不到一岁时来过京里办事,才见上了一面。”

    “那舅舅好几年都未再来京上了?”

    她见夏氏对自已的话不以为异的样子,不禁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有今天说出的这句话做铺垫,日后再提到从前她不知道的事,娘亲也不会再感觉奇怪了。

    “嗯,不过他每年年节都会送不少当地的特产过来吕府,还有名贵的药材,山参,这几年府里的老参有一半都是他送来的。”

    谈起自家的兄弟,夏氏不自觉的脸上就带了笑意。

    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哥哥那是亲眼见到送来庄子上的参须子,那样的生气。

    这府里的参有一半都出自她的舅舅那里,却还刁难夏氏。

    不但不按月的送参,最近更是拿几参须子敷衍了事。

    任谁都会觉得很是窝火。

    母女两人说着话时进了一家针线铺子。

    夏氏挑了几样颜色不同的绣线,之后去果子铺买了一包豌豆黄。

    打开让女儿捧在手里当零食吃。

    这是一种长条形的吃食,呈金黄色。

    咬上一口绵软中带着一股子甜香,还带着枣香气,滋味很是不错,明月咬了一口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一边随着夏氏在街边走着,一边嘴里咬着嘴里的豌豆黄,好不悠闲。

    这条街上除了针线铺子,绣坊糕点铺子与摆在街旁的茶点摊子,还有一家杂货铺。

    夏氏带着女儿进了杂货铺后,买好过年用的桃符。

    还有红纸剪出的几贴窗花,十几蜜蜡,留着晚上用。

    还在一个稍大些的木盒子里挑了几朵不同样子的绢花。

    明月却被柜上另一种货物吸引了注意力。

    只见一个比装绢花稍小些的盒子里有着不少比指甲盖小点的亮晶晶的东西,在门口日光映衬下一晃一晃的很是醒目。

    她拿起来一个。

    只见是几个花瓣型拼在一起类似水晶的薄薄一层花片。

    她正翻来覆去地瞅着猜想是做什么用的?

    一旁夏氏瞅见了,不由笑道:“你喜欢这些额上贴的花钿?那便挑两个看得上的样子,娘买与你。”

    她这才恍然大悟,这东西原来是贴在额头装饰用的,方才在街上逛时,她也见到过有不少年轻女子脸上有着很好看的额饰,一般都是在两眉间点着梅花或是一片菱形花瓣的致花样,瞅着很是好看,当时她还以为是用不同颜色的朱砂点在额间的,不想竟是这个。

    “娘,这个东西我真的可以买么。”

    她动了好奇的念头后,听见她娘的应允,一付很是惊喜的模样。

    “当然了,还真不知道我的女儿喜欢这个,那就多挑两个。”夏氏见女儿欢喜的样子,不由失笑地说道。

    于是她在盒子里挑出三个不同样子的花钿装在身上带的荷包里面,才心满意足地与买完东西付过帐的夏氏走出杂货铺子。

    转过这条大街,前面一条更宽敞的大街闪现在眼前,街上行人如织,街边的各种牌坊酒旗后面是林立的各家商铺,街口青石牌坊上书写着笔体遒劲有力的三个楷书大字:景豫坊。

    这条街比方才那条明显繁华了许多。

    夏氏带着她逛了几家绸缎庄子,在一家果子铺里买了几样干果糖粟与一小包麦芽糖,去书局给她买了些宣纸。

    盘算着家里的墨在夷简走后也被女儿用得差不多了,就在店铺老板的介绍下买了一盒黑漆描金匣的奚墨。

    这是前朝时期的一种墨,打开来一匣中有六条长条形镂刻云纹的墨。这种墨到如今已经很普及了,价钱也不贵。

    饶是这样,这一盒也花了将近一贯钱,让明月不由暗暗的心疼。

    加上之前买的小东西,都抵得上夏氏绣了两个月绣活的收入了,让她不禁暗觉银钱花得容易比赚得容易。

    又逛过两条街市,她毕竟人小只觉得双膝酸软,步子逐渐慢下来有些个走不动了。

    夏氏见状便带着她在路边随意找了个茶摊子在座位上歇了。

    叫茶摊老板上一壶热茶。

    只见这茶摊子上一角有个一直燃着炭火的炉子,上面烧着一大铜壶的热水,好方便随时取用。

    那个中年茶摊老板殷切地招呼两人入坐之后,先是取出一个茶饼,就着炉火略微烤炙一下,在茶饼上掰下一块茶来,然后把茶掷入一个圆底的器皿里面,用杵快速地捣成粉末。

    又拿了细筛过了一遍,剩下细粉状的茶末。

    投入一个长口耳瓶内,注入沸水,提瓶摇了几摇之后,一面把瓶内的茶不快不慢地倾入茶壶之内。

    一面用一长竹片搅拌茶水,把水搅成茶汤状,上面还起了层浮沫,待耳瓶内的水倒尽,正好是一壶茶水。

    他把冲泡好的这壶茶提着走过来,放在两人坐的桌面上。

    拿来两个干净的茶碗,又端上个碟子,里面是四五块烙得酥脆的小圆饼,笑着道:“这饼是新鲜出炉的,才没多久,还酥脆着呢,请慢用。”便退下了。

    夏氏倒出两杯热茶,给女儿用小碟子挟了块圆饼,笑道:“歇一会儿咱们也该回庄上了,可惜你人小,要不前面再走上两条街,可以看到汴州桥了,过了桥才是真正热闹的街市,这里不过是外城的一处地方,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热闹之处。”

    原来逛了几个时辰,还没到真正繁华的街市?

    她不由暗惊于这时代开封城的规模宏大与繁荣,捧着茶抿了一口茶碗里的茶水思忖着。

    茶水入口滋味清香中带着微微苦涩之意,这茶倒是不错。

    只是她极是不习惯于茶水混着细碎的茶末咽下肚的感觉,只勉强喝下半盏就放在一边,挟起一块圆饼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着。

    在家时她哥哥夷简就曾笑过她这一习惯。

    时下人饮茶都是连着研成细粉的茶叶与茶水一起入腹的,她却是每回都要滤去了茶叶不饮,在旁人眼里便有些怪异。

    在家里吕夷简自制的来自自家树上的茶叶因他不懂压制成茶饼之法,都是炒成散茶。

    冲泡起来都是一片一片的微绿的叶子舒展在热水当中的。

    只要用碗盖稍稍拔弄,就不会有茶叶也跟着入喉了。

    但在京里这正宗的饮茶之处,茶叶都给辗成粉末,注入热水之后搅成茶汤状,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茶水里再挑出茶叶来了。

    第三十五章 逛街在线阅读

    第三十五章 逛街

    第三十五章 逛街

    -